菽麦壳,却强令在大雪中急行军,浑不顾将士冻馁的是他,把自己的马让出来驮伤兵的也是他。
可大军在这样任性妄为的统领之下,却连战告捷。
丹蚩残部被他打得节节败退,一直向东退往丹州城方向。
丹州新任节度使乌曙,是识得李承鄞的。
那次,丹蚩犯境偷袭,李承鄞恰好率领百余骑巡边于外,仓促之下却并没有张皇逃却,竟趁敌军渡河伏击之,奋勇血战,拖延至关隘得警,乌曙遣大军来救。李承鄞身边那百余骑,早死伤殆尽,他本人也受了两处箭伤,乌曙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写了加急的密疏上书自罪——毕竟是天子的儿子,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善了。
李承鄞却浑然无事让医士拔了箭,裹着伤口就到了节度使中军帐里,先把乌曙正欲遣往上京的密使拦了下来,就手就把那封自罪的疏文给撂在了火盆里,写满墨迹的白绢让火一燎,顿时化为灰烬。
“我并无大碍,父皇远在万里之外的上京,又何苦叫他悬心。”
乌曙出身胡族,更因性子粗疏豪爽,朝中文臣常私下取笑他是个莽夫,然而能做到节度使这个位置,岂会真是个莽夫?那两箭都是从背后射入,虽侥幸没伤到要害,但也十分凶险。乌曙心中雪亮,纵然战场上时时飞蝗如雨,然而李承鄞乃是伏击敌人,打得渡河的戎荻大军措手不及,又因距得太近,戎荻自始至终都没能有摆出箭阵的机会,双方一直是短兵相接的厮杀,李承鄞背上这两箭中得着实蹊跷。
乌曙不由得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李承鄞在边关打了半年仗,奋勇向前,无往不利,渐渐在军中有了威望。不打仗的时候,营地里人人都要轮转去做苦差秽差,比如除马粪、扛粮包、修沟渠……李承鄞也不例外,亦不曾躲懒偷闲。
差事辛苦,李承鄞却从不叫苦,并且乐在其中。
乌曙起初觉得陛下的儿子就是个烫手山芋,这一段时间处下来,倒真心刮目相看,乌曙心热,不仅兵法上头倾囊相授,事务上更是细心指点,若不是碍于李承鄞身份,几乎就要将他视作弟子,两个人颇有些忘年交的惺惺相惜。
因此,提到丹州城的沙盗,李承鄞立刻给乌曙去信,询问那位“于二”的详情。
乌曙拿到李承鄞的书信,只有叹息。
他之所以是新任节度使,就是因为前任节度使,因为丹州被屠,弃城而走,被押送上京,斩首示众了。
他犹豫良久,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李承鄞。
这位“于二”,其实写作“瑜二”。
他的真名叫做瑜瑾,乃是五年前,守城殉国的军师思磨的独子。
当年瑜瑾昏倒在大路旁,已经没了气息。乌曙认识他父母,见不得他曝尸荒野,因此,他命家人将瑜瑾抱起,好生安置在马车里。
大概是路途颠簸,瑜瑾竟然又醒转了过来。乌曙大喜过望,想将瑜瑾收养在自家,等他成人,供他成家,聊慰思磨夫妇在天之灵。
可是,瑜瑾在知道自己妹妹失踪、舅舅家搬走之后,与乌曙发生了争执。他少年气盛之下,连夜离家出走,与乌曙断了联系。自此,丹州城少了个叫瑜瑾的秀才,二龙山多了个叫“瑜二”的当家。
可是乌曙不能这样告诉李承鄞。老战友家本来就子嗣不兴,瑜瑾之前还有一个没养活的哥哥,唯一养活了的小姑娘玎珰,也在战乱中走失了。他不能拿瑜瑾冒一点险。
这些年瑜瑾混得风生水起,也和他暗地里的支持密不可分。
乌曙沉默了很久,提笔给李承鄞写了回信。
若是能从此让瑜瑾走上正途,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