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打的麦子,在阳光最好的日子里暴晒,打成黄澄澄麦粒,放到石磨上磨成粉末,筛子筛的粗,总要混进去一点零碎的麸皮。
做馒头时,取的是山里的泉水,发酵用老面,捂在被子里发满一盆,揭开面皮里面要是千丝万缕的才算发好。
和面不能偷懒,下足力气揉搓摔捏,这样面团才能没有一点气孔都没有,纹理干净的像是陶器。
乡下人吃的糙,就团成一个个大胖面球,捂在被子里发酵到两倍大,再转着圈的排进蒸笼里。
在等待出锅的间隙,捞半块泡了隔夜的咸疙瘩菜,荤油只舍得放一点点,疙瘩菜切成细丝儿,大火快炒,盛在土白的小瓷碟里,缀上一点青绿的葱花。
这个时候馒头也好了,刚出锅的时候是最香的,仿佛在麦子地里走。
大馒头就要大口咬,咸菜却只要两三丝儿。这就是这世上最朴素最初级的搭配,跟这渔村一样朴实却丰盈。
陈贰扒着门缝闻啊闻,眼泪和口水一起啪嗒啪嗒的掉到地上。
不管怎么样,要先吃饱。
五感终于回到这具身体,冷、疼,还有火烧火燎的饥饿感。陈贰在哆哆嗦嗦的扶着墙站起来,一步一步往炊房走去。
腿是软的,心却终于硬了起来,她咬牙切齿的跟自己说:吃饭,先吃饭!哪怕明天就要做鬼,也要把吃的饱饱的上路!
在灶台旁的编簸箕里寻着些葱蒜和半个脆生生的青萝卜,陈贰又在窗台窗台上的瓷盆里找着几只食指长的海虾,加上院子里晒着的半扇面条,卤子,面齐活儿了,陈贰心里终于踏实了一点,将乱七八糟的思绪抛到脑后,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小院萝卜味道足,不削皮就辣的很,不适合海虾的鲜甜,所以只用里面发白的芯儿,擦成细细的丝儿放在一旁。海虾也不用什么精细的处理,去了须脚就能下锅。
陈贰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住过几年,烧火起灶难不倒她。
她熟练的倒油、爆锅,葱姜香味儿炒出来后,就把整只虾全倒进锅,虾水分遇到热油噼里啪啦的炸了起来,腾的冒出一股带着油香的白气。
厨房里瞬间变的暖烘烘香喷喷的,陈贰深深的吸了一口,自穿书以来终于第一次有了一点踏实感。
这道菜的灵魂是虾油,陈贰没给虾去头,这时候就要爆炒,把虾头里那一汪最鲜最美的精髓逼出来,眼见着底油已经被虾脑染成了鲜亮的红,陈贰刷啦一声将萝卜丝全都倒进锅里。
萝卜青白,虾油鲜红,混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好看极了。不一会儿,萝卜就被炒蔫了,两碗清水下锅,将红红的油花刺啦刺啦的冲开,盖上锅盖,等水再开就好了。
约摸过去了三五分钟,听到锅内的咕咚作响,陈贰把锅盖掀开,一大股暖烘烘的水汽瞬间腾的窜了出来,李贰躲在后面陶醉的闻了一会儿,这才去搅那锅鲜亮虾汤。
虾头中的精华尽数化在了汤水里,沸腾间又被萝卜吸了进去。这两种食材相辅相成,海虾的鲜甜中和了萝卜的辛气,萝卜的清香稀释了海虾的腥气,成了一锅靓汤。
陈贰这会儿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顾不得烫,舀了一点汤水胡乱吹了两下就往嘴里送。
滚烫和鲜甜同时在舌尖化开,温度将这朴素的美味变得来势汹汹,几乎将陈贰的眼泪逼了出来,她来不及擦泪,手忙脚乱的将煮好的豆面盛进碗里。
一大口温温热热的豆面条吃下去,陈贰终于满血复活,她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默默盘算。
眼下应该是书里开头的情节,季莲生正在镇上书院读书,半年也回不来一次。算一算,他现在不过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离他中举离乡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只要在那之前搞到钱跑路,不就不会被掐死了吗?
想到这里,陈贰简直如释重负,她胃口大开,起身去盛第二碗,厨房的门却在此时吱呀一声打开。
“二丫,你干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