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殿下,刚才妾身发现,广城城门的守卫,以及街上巡查的差役都非常少。” 谢元仿佛没有看到赫连珏阴沉的脸色,她转而回答刚才赫连珏的问话。 “嗯?” 赫连珏愣了一下,片刻后才想起,自己刚才询问谢氏是否发现了什么不妥。 谢氏现在做出了回答。 “城门的守卫和巡街的差役都比较少?” 赫连珏收敛怒气,开始冷静思考。 忽地,他眼睛一亮,“广城出事了!” 所以刺史府的府衙才会人去楼空。 这、不是专门针对他赫连珏,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谢元赶忙夸赞,“殿下英明!” “你不用给我戴高帽子,你的聪慧,并不亚于我!” 甚至比赫连珏更聪明些。 赫连珏确实自大自恋,可他也不会否认别人的优点。 且谢氏阿元,真的观察入微、思维敏捷。 “殿下谬赞了。妾身能有这样的发现,不过是年少时跟着父亲游历天下,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谢元却继续吹捧赫连珏:“而殿下您,久居深宫,虽然饱读诗书、博闻广识,但到底受到了些许限制。” “您若与妾身一样,有机会‘行万里路’,妾身是万万比不上您的!”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 赫连珏定定地看了她片刻,没说话,眼底却多了几分满意。 不过,赫连珏到底是做过储君的人,从小到大听过的吹捧之词简直不要太多。 谢元的马屁拍得算不得多高明,只是胜在一个“真”字。 赫连珏微微勾了勾唇角,就恢复了原有的高冷、狂傲,“你不用拍我的马屁。我知道我某些方面不如你!” 谢元赶忙要解释。 赫连珏却摆摆手,“行了,你的那些话,还是留着哄你家小肥仔吧。” 谢元:……越王这是什么意思?是说他比三岁的谢贞更聪明,不会被她轻易哄骗?! “谢氏,你刚才说你行了万里路,想来比我这个读了万卷书的人更明白世间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 赫连珏慵懒地靠在车窗上,闲闲地说道,“那你能否猜到广城出了什么事?” “殿下要听实话还是要听假话?”谢元故意这般问道。 赫连珏丢给她一个冷冷的眼神,却懒得训斥。 得! 明白了。 谢元赶忙陪着笑脸,说道:“既然如此,妾身就实话实说了。” “如果没有城外的那条天外飞鱼,妾身还想不到——” 听谢元提到了那条惊到自己的蠢鱼,赫连珏的脸色便有些黑。 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知道,是飓风!” 赫连珏在用横刀插住那条鱼的时候,就想到了。 他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年满十八岁后,就开始在前朝听政。 圣人生病或是出巡的时候,他还要监国主政。 东南沿海一带的刺史每年都会上报境内遭遇飓风的灾情。 赫连珏没有见过飓风,但沿海官员们的奏折中会提到,飓风威力巨大,所过之处“拔木扬沙,坏垣破屋,海堤崩毁,伤民害稼”。 连大树都能连根拔起,还能冲毁房屋、堤坝,飞条鱼过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等等,奏折?! 赫连珏脑中灵光一闪,又想起那些奏折里提到的一个细节。 岭南的广城、越州、罗州等处的刺史,每年到了飓风季,都会前往比邻的内陆城池“避暑”。 说是避暑,其实就是躲避台风。 ……所以,广城的府衙才会空空如也。 而城门的守卫和巡街的差役也减少很多。 他们这是都跟着刺史跑去隔壁城市避难了呀。 “原来如此!” 赫连珏点点头,没再继续催促谢元回答问题。 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谢元见状,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含混地将这个话题糊弄了过去。 踏踏踏! 清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千牛卫中郎将穆绍,浑身湿淋淋地骑着马,来到了赫连珏与谢元的车架前。 他“吁”的一声,马停了下来。 穆绍甩蹬下马,站在牛车前,恭敬地抱拳行礼:“臣穆绍启禀越王,广城刺史——” 不等穆绍把话说完,赫连珏就嗤笑一声,凉凉地说道,“穆中郎将紧赶慢赶,抢先一步进了城,却扑了个空吧!” 穆绍低着头,低垂的眼眸却瞳孔猛地一缩—— 什么情况? 越王刚进城,还没有进入到刺史官廨,居然就知道了刺史不在? 穆绍不会天真地以为越王“未扑先知”,他的脑海里飞快闪过许多种猜测。 要么,越王在穆绍率领的千牛卫兵卒中有眼线; 要么,越王提前布局,暗中派人提前赶到广城; 要么,越王哪怕在流放的路上,依然能够得知朝廷的动向。 毕竟似广城刺史这样的封疆大吏,若是离开管辖的府城,必须向朝廷汇报。 而越王是前太子,他听政好几年,朝堂上下必定有不少他的党羽。 现在即便被废了,树倒猢狲散,却也有一二铁杆追随者。 难道是这些人,暗中将朝堂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越王? 穆绍好一通胡思乱想,赫连珏那一副“尽在掌握之中”的笃定模样,更让他觉得越王深不可测。 赫连珏:……孤要的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