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北半屋道:“那里屋板也没了,要是夜间有风雨,只怕冷得很。”夏笙道:“既然如此,咱俩歇在这南面小半屋好了。” 山雪心中正是此意,只不便开口而已,闻言欢喜。二人于是在两尊小神像下面收拾坐卧的地方。 收拾完,夏笙道:“连日下雨,天有些寒冷了。我去外面山上找一些柴火来,生一堆大火,一来烘烤湿衣物,二来可供夜里取暖。” 山雪道:“柴火要得多,我现在也没什么事,我随你去吧。”夏笙欢喜,便要行出。 山雪忽道:“得拿刀剑,便于劈砍!”夏笙醒起,道:“正是正是,我心急,给忘了!”于是乎,二人提了刀剑,往东北侧山野走去。 雨停下不久,许多地方还是湿漉漉的,隐隐透着寒气。 二人走了片刻,进一片灌木丛中,灌木杂七杂八,许多树种,如檀木、枫树、皂荚、栎木、枇杷等等,生得二三人高。 丛林中多有藤蔓和枝叶,行走极为不便,夏笙和山雪,二人一前一后,一边抽出宝剑来劈砍取路,一边前行。走片刻,身上衣衫便打湿了许多处了。 片刻后,二人到了林下空旷之处,当中的干枯树枝颇多,还有一些被风雪压断的树木,早已干枯了,二人于是以手中长剑劈砍。 夏笙虽然从未进山打柴过,却经常有看见随州城外的乡民打柴进城卖,因此大概知道柴火需整齐和捆绑,以便于搬动。 山雪于九华山中住过许多年,儿时顽皮,也曾随母亲的侍女们进山打柴玩耍,因此也知道如何整理柴火。 夏笙看见山雪一个堂堂名门人家的千金,又是一千多教众的小教主,竟然知道整柴火,眼中既惊奇又觉得欢喜。 如此这般,二人一边理柴火,一边谈起了儿时的故事,不知不觉,忘了湿寒,也忘了疲累,心头反而生出许多乐趣,也增进了彼此情感。 二人整了一阵,大大小小的干枯柴枝整了两堆,又以藤蔓捆绑一起。干枯过的柴火并不沉重,二人把捆绑一块的柴火,当中穿了一根大木棒,一人把一头,前后抬着出去。 捆绑一块的柴火六七十斤重,二人协力抬了片刻,当中少不了一些挂碍,才出了丛林来。又走片刻,进了孔庙的土堂屋中。天色正好昏黑。 早于扶沟县城时,俩人就准备了生火的用具,于是又着手来生火。柴担中大小柴枝都有,生火不难,片刻后,一堆火光便于庙屋的南面冒起来了。 原来二人看见偏南面的半屋空着,于是决定于南半屋歇身,因此生火在南半屋。火势趋稳后,俩人又以柴枝架起遮雨的蓑衣和包袱中的湿衣物来烘晒。 片刻,湿衣物支架妥当,夏笙抓了抓身上的外衣,又看了看山雪身上的外衣,道:“咱们身上的外衣都打湿了不少,穿着不舒坦,得解下来烘一烘才好!” 山雪似有难处,脸颊掠过一丝羞红,低声道:“你先解……” 夏笙醒悟,知道山雪一个女孩子,不方便在他面前脱衣解带,道:“你在这里,我出去解了再进来。”夏笙讲完转身出屋。 片刻,屋里的山雪道:“我好了,你进来吧!”夏笙转身进屋来,定睛一看,见山雪坐在刚才的木板上,外衣已脱去了,双手握着,遮于身前,向着火堆。 山雪两肩上露着贴身的浅白色单衣,依稀可见身子纤柔修美,脖颈露出的肌肤细白如玉。 山雪见夏笙也脱下了外衣,拿在手上,于是就着她身旁刚才夏笙的坐处,微红着脸儿,柔声道:“你也过来坐下吧,免得着凉了!” 夏笙一颗心儿扑通乱跳,勉力压制,于山雪旁侧坐下,跟着像山雪一样,举着外衣向火烘烤。 二人随口谈了几句,没有了拘束,身上也觉得暖和起来。 跟着,山雪想起吃东西来,于是取出日间准备好的食品和水果来吃。此时没了才脱下衣服时的拘束,手里的外衣也随意放在身上了。 与此同时,火堆旁边的湿衣物都冒出了丝丝热气,夏笙二人坐于火堆旁,身上虽然只有贴身的单衣,但向着大火,暖烘烘,没有寒冷,颇为舒适。 屋外已漆黑一片,前番还有鸟兽走动与鸣叫的山野也寂静了下来,屋子的北面和西面里侧也是昏暗不明。 夏笙二人并肩坐于火堆旁,向火倾谈,火光照得二人面颊红亮红亮的,贴身的单衣也让火光和自身的体热烘得暖融融的了,极为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