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2 / 3)

凡她有点人性就不会任由丈夫儿子做那种事。

陆珍珍假装没看到陆明珠的动作,“八妹,咱们毕竟是姐妹一场,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你得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

“”

◒想看唯珎写的《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第344章吗?请记住.的域名◒

见她是认真的,陆珍珍咽了一口唾沫,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二姐,看在你这人没做过大奸大恶之事的份上,我在此善意地提醒你,远离康莹莹才是上策,以免将来受到她的牵连,后悔也来不及了。”说到这里,陆明珠想起她在人家吃不上饭时喂宠物吃肉的行为,突然就不继续了。

虽然她的财力足以让她为所欲为,别说喂宠物吃肉,就是喂金子银子也能做到,但处于那个时期还这么做,只能证明此人没有仁爱之心。

陆珍珍听了陆明珠的话,不以为然,“没那么严重吧?”

“随便你。”陆明珠再次端茶送客。

陆珍珍没达到目的,很是生气,觉得陆明珠不给自己面子,也就直接说出口。

陆明珠纳闷道:“我什么时候给过你面子?”

一直没有好不好?

陆珍珍又被陆明珠说得无言以对了。

她气呼呼地站起身,指责道:“陆明珠,你太没有人情味了。你自己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而大姐差点流落街头,还无缘无故地参加劳动改造,日子过得极为艰难,你竟然不肯援之以手,她又不是问你要金山银山,只是希望拥有一份工作而已。”

陆明珠淡淡地道:“我本来就没有人情味,你今天才知道吗?咱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走你的阳关路,我过我的独木桥,互不相干。”

“不相干就不相干。”陆珍珍抬脚就往外走。

陆明珠没送她。

回头见陆明珠大模大样地坐着,陆珍珍满脸不悦。

她出了门,正好碰见谢君峣从外面回来。

看到他,陆珍珍眼睛一亮,热情地开口道:“妹夫,好久不见,你请留步,听我一言。”

心里更加羡慕陆明珠的艳福。

自己长得漂亮就算了,连找的男人也如此出众,面如冠玉,眼若寒星,气质温润,风度翩翩,根本不像快四十岁的人。

听说,他们只生一个女儿。

“我有生子秘方,你要不要?”在谢君峣站住脚时,陆珍珍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话,她以为谢君峣、陆明珠和自己夫妇无异,家大业大需要儿子做继承人。

谢君峣神情疏冷,“不劳二姐费心,您请。”

毫无留客之意。

陆珍珍一呆,“你怎么和陆明珠一样冷酷无情?”

谢君峣闻言就知她惹陆明珠不高兴了,眸色一沉,毫不客气地说:“明珠恩怨分明,如果她对谁不客气,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必非良善之辈。”

陆珍珍脸上一红,“我又没做什么坏事,只是让她帮大姐找份工作而已?”

“和文物相关的工作?”谢君峣语气肯定。

陆珍珍一愣,“你怎么知道?”

她和陆明珠说话时,谢君峣不在场,怎么倒像长着千里眼顺风

耳?对她们的聊天内容了如指掌。

谢君峣看她一眼,“你好自为之。”

“♔()♔”

“我没给她说话的机会。”谢君峣递个半旧的小箱子给她。

“哪来的?”陆明珠见是比较老式的红酸枝首饰箱,就知里面装的是首饰。

谢君峣道:“遇到一个小时候经常和祖母打麻将的老太太,向我兜售她的陪嫁之物,因为她觉得回收处给价太低,见我器宇不凡、衣着富贵,就拦住我,我见她手里的东西不错,就挑了几l件特别好的,给了她5000美元。”

差点把老太太给高兴坏了。

她说,拿到回收点,连2000块都卖不到。

陆明珠已打开首饰箱,果然看到不少珠宝,有成套的,也有单品,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和翡翠、和田玉兼而有之,成色极好。

谢君峣告诉她:“康莹莹和文物贩子勾结到了一起,替他们鉴定真伪。”

内地不重视古玩字画的情况下依然禁止文物出境,何况海外那些精明的家伙?不少人都惦记内地因粮荒而流入民间的东西。

不仅限于文物。

陆明珠已有预感,此时亦不觉得奇怪,“是想借文物贩子的渠道出境吧?看来,她还没死心。兴许是为了立功,她想借陆珍珍的手进入文物部门工作,脸可真大,想得可真美。陆珍珍也是个傻子,竟然来找我帮忙。”

“如果康莹莹用心,那么一定会达到目的。”谢君峣回想康莹莹的所作所为。

无论遇到什么事,百折不挠。

陆明珠眼里闪过一丝厉色,“给章同志打电话吧,和这边的李同志没啥话说。”

谢君峣正有此意,“虽然我们本来打算冷眼旁观,但冷眼旁观的是熊家,而不是这么一批不知道勾结了多少人的文物贩子,野心还不小。”

“我都怀疑康莹莹不是老爷子亲生的,怎么一大家子那么多人就她心思这么坏。”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缺点,包括陆明珠自己,可大义不亏,哪像康莹莹,既坏且毒,冷眼看婆家做假药,现在又加入到文物贩卖当中,只追求自己的利益。

谢君峣闻言道:“岳父这么精明,不会乱认女儿的。”

“说得也是。”陆明珠叹气。

真希望康莹莹不是。

章振兴接到电话,气得暴跳如雷,“上海是最富裕的城市,十里洋场享誉国际,论私人收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提并论,要是有人盯上这里,很容易得手,因为这些东西的价值被打下来了,讲究勤俭节约的朴素作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