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非典型救赎[快穿]> 第211章 警官的犯罪嫌疑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警官的犯罪嫌疑人(2 / 4)

下来,仇或继续洗碗。

林织看着男人宽厚的肩膀,笑盈盈地走出厨房。

外边的雨已经小了很多,林织靠在沙发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写小说的第二章。

警察那边详细的调查内容他不得而知,但是可以通过警方这边的询问推测一二。

昨日那位危警官上门来进行线索跟进,查看了他的贴吧ID,询问了相关的事情。

林织猜想凶手应该利用了贴吧做了什么事,大概率和送花有关,那位给他订花的女士很可能是通过这个软件跟他相识。

在这个时空的2018年,贴吧还是非常盛行的社交软件,风气也还不错,如宁市的本地贴吧虽然不算火爆,但也挺热闹,各类版块被吧主小吧主们管理的很好,信息更迭也快,凶手选择这个软件非常正常。

原主使用这个软件都是看一些推理小说,或者和相关的推理板块的人交流,他接手身体之后才关注的本地贴吧,没有和任何人聊天,所以危允君上门来询问的时候,他不用遮掩什么。

“这些东西暂时最好不要外传,外传也最好进行模糊的艺术加工。”

一道声音响起,林织才发现仇或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的身后。

“当然。”

林织应答,手里敲打键盘的动作不停。

林织不止一次意识到他面对情人的时候,警惕性降低了许多。

被温情陪伴过的灵魂影响着身体,这一点戚禾简直功不可没。

他们在一起待了太长时间,戚禾最会使用“润物细无声”的招数,大多数时候他的存在感并不高,却又渗透在各处。

仇或看见林织写到“贴吧”后眉毛一挑,他相信危允君不会透露细节,但只是这么一点也足够林织推出真相。

“小说家,你来猜猜这之后会发生什么,又或者说你觉得凶手的动机会是什么?”

仇或俯身,贴在林织的面颊旁。

他的声音低沉,如同林间雾霭。

即使林织不是真正的小说家,也听的心里一跳。

“两名被害人或许在多年之前参与同一件恶劣的事情,而这件事情给凶手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多年之后他选择复仇……令人好奇想要追溯的往事,完美满足了许多人对隐秘苦衷的挖掘感,一个善良的苦命人是怎么被扭曲从而走上令人唏嘘的道路,这种动机怎么样?”

林织的声音徐徐,却难掩其中的戏谑。

仇或回答:“几率很小,因为现实不是小说。”

这种案子在现实里其实很少发生,许多连环杀手并不是因为复仇所以才动手,更多是私欲,以及有某种创伤从而伤害有相似特征的人。

从他们调查的线索来看,这种可能性已经被剔除。

“的确是很俗套却又很通用的桥段,可惜我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小说家,想不出有什么新意的答案,不过这个人很自我,我无意中路过,他一定要我当他作品的见证者。”

林织合上了电脑,拿过了一旁的纸笔,在洁白的纸上画下了两条平行竖线。

身为嫌疑人,他并没有在警官面前遮掩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态度。

又或者说,他只是没有在情人面前带上伪善的面具,暴露真实的冰冷。

在原本的世界中,他做善事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慈善家,以此作为投名状快速搭上政策的列车,但对于他人的死亡,他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仇或从他的话里捕捉到了关键词,“作品”以及“见证者”。

可是这个人不是出色的小说家,但可能是出色的潜在变态凶手。

身为警察,仇或对于情绪的感知很敏锐,在审讯室里林织对着他笑的那一刻起,他就察觉到了他身上的边缘感。

他强忍着克制自己不失控的模样,比先前疯癫的模样更神经质,嗯,也很色/情。

仇或的思绪跑偏了一瞬又回归正轨,他对林织的感觉很矛盾,他既认为林织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分子,又认为他很大概率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

就像林织明明可能随时发病,失去控制,但他时常觉得这个人的情绪很稳定。

就像如果没有这个病,林织会是一个深不可测又滴水不漏的人,可以笑着把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中。

这和他接触到的已知资料,以及他最开始接触的人有很大不同,所以他才倾向于双重人格,但医生说几乎没有这个可能。

即使所有人都没有看出来,可仇或笃定,在审讯室里,眼前的青年变了个人。

“警官,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林织靠在沙发上,仰头看着仇或,如果不是隔着沙发,就像是靠在他的怀里。

仇或低头,对上林织带着笑意的眼眸,若有所思道:“你说这是凶手的作品。”

“没错,作品,”林织转动着手上的笔,继续说出自己的判断,“就像是毕业展览,是他精心准备的作品。”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第二名被害人身上也有相同的三刀印记,尽管你们没有告诉我,但是这一点不难猜出,毕竟他还特地给我送了花。”

“间隔时间这么短,他一定不是临时起意,无论是人选还是时间地点,都是他安排好的事情,他一定为此计划了很久。”

“那个倒三角就是他的签名,他一定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我的路过大概给了他灵感,一个伟大的作品怎么可以没有见证者,你们警察不过是想要抓住他的看客,甚至算不上观赏者。”

“许多自负的连环杀手甚至会对警方进行挑衅,但他意不在此。”

前面的话仇或都没有发表意见,以态度表达默认,唯独这句话他开了口。

“你认为他的举动里没有挑衅警方的成分?”

仇或并没有全盘否认林织这句话,在他们看来,凶手这种举动不仅是为了向证人传递信息,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