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担心你们饿了,你方爷爷已经在家里做吃的了。我让他做了你最喜欢的甜酒汤圆蛋,放了姜,吃一碗又饱肚又去寒。羊蝎子也炖上了,等晚饭的时候保证浓香四溢。” 方勇刚并不像方老爷子抱怨的那样不管老子和儿子。知道方毅要考试,他前两天就派人送了一大堆东西过来,保暖的新军大衣、新靴子就各送了四件四双显然盛河川和盛景也有份。有一份明显是女人的尺码,盛景穿上去军靴正好合脚,军大衣也十分合身。 可见方勇刚这份礼物准备得十分经心。 除之还送了两个暖水袋,两只派克钢笔,半只羊,几十个鸡蛋,以及一大堆麦乳精、饼干、大白兔奶糖之类的营养品。 如果是后辈物品丰富的年代,邻里或朋友之间送些吃的喝的,大家都能坦然接受。毕竟这东西不值多少钱,随便请吃一顿饭或是送个什么东西就能还清人情。 可这年代不行。有些东西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担心盛家祖孙俩不要,送东西来的那人还特地跟盛河川道“首长特别感激您替方毅找的工作。没工作不仅仅少了一份收入,更有可能影响心情和心态。所以您给方毅找的这两份工作的人情,不是这点东西能还清的。首长说了,请您别客气,务必要收下。” 方老爷子在一旁边也十分赞成“就是。老盛,咱两家什么关系你要推辞就见外了啊。以后有什么事,我们可就不敢再麻烦你了。” 不说对方毅的照顾,只说军大衣、军靴和钢笔是自家孙女在考试时用得着的,盛河川就不打算客气。他道了谢就收下了。 大雪的天,东西冻着也不会坏,那半只羊四个人能吃好些天。 这会儿盛景听了盛河川的话,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她拉着盛河川的袖子,催道“快走快走。” 回到大杂院,也才四点钟。但冬日天黑得早,家庭主妇们也是时候张罗晚饭了。水笼头那里有几个人在那里洗菜淘米。 盛景跟他们一一打了招呼。 等进了屋子,她奇怪地向盛河川道“今天大家都好有素质哦,都没问我考得怎么样。” 盛河川好笑。 盛景有时候特别老成,有时候又十分的孩子气。 他轻哼一声道“是我叫她们别问的。考完了就考完了,不管是好是歹都别想,吃好睡好,考好下一科才是正经事儿。她们也不是真关心你,就是随口一问,却扰了你的心境。” 盛景就冲他甜甜一笑“谢谢爷爷。” 盛河川没有说话,但翘起的嘴角却显示出他的好心情,接过方老爷子手里的碗,放到孙女面前“快吃,吃了暖和一点。” 方老爷子看了自家孙子一眼,把手里那碗用力往桌上一放,叫道“方毅,吃完赶紧到厨房帮忙。” 方毅冲着方老爷子出去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低头开始吃东西。 等他们吃过晚饭,盛景把碗筷收拾好正准备出去洗,就听门外传来了陶立冬的声音“盛大爷,方大爷。” “进来。” 陶立冬一进门就跪了下去,要给盛河川磕头。 “哎哎,你这是做什么赶紧起来赶紧起来。”盛河川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扶他。 方毅动作更快,已经把陶立冬给扶住了,没让他当真跪下去。 “多谢盛大爷,多谢方毅和盛景,谢谢你们救了盼儿。”陶立冬还是深深躹了一躬。 他抹了一把眼泪“医生说幸好送得及时,否则盼儿跟孩子都保不住。” “盼儿姐生了吗她跟孩子都好吧”盛景问道。 “生了。”陶立冬道,“五点多钟生的。我已经去国营饭店给她买了点吃的了,这会儿回家炖个鸡汤。她大出血,得好好补补。” “母子平安就好。”盛景很高兴,又问,“男孩女孩” “女孩儿。”陶立冬脸上浮现出笑容,“孩子长得很好,六斤七两。” 盛景看他脸上的笑容很真诚,心里很替赵盼儿高兴。 陈招娣是个重男轻女的,赵盼儿为此吃了很多苦。如果遇着个重男轻女的丈夫,她后半辈子怕是要在吵架中度过了。 “六斤七两啊,真不错。”盛景称赞了一句,但脸上的笑容却淡了下来。 后世里这种重量的孩子比比皆是;可在这物资匮乏的年月里,普通老百姓家这样的重量并不常见。 赵家一家三口,就只有赵盼儿有工作。一份收入要养三个人,还打算养孩子,不能一点儿积蓄都没有。赵家平时吃得并不好。 本来她怀孕,陶立冬又没有工作,她完全可以在家里待产,让陶立冬去替她上班的。 可因为她在纺织厂是挡车工,这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陶立冬接她的工作就只能去做辅助工。后者技术含量低,工资自然要低一些。 赵盼儿舍不得这钱,硬是挺到八个多月,肚子大得行动不便,家人、同事都一再劝说后,才把工作转给陶立冬。 可饶是这样,这孩子还能这么重,这是吸收了母亲许多营养的缘故。 想起赵盼儿瘦得只能看到一个大肚子,盛景就暗暗叹了口气。 女人真不容易。 “你下午的理化没考”方毅问陶立冬。 大杂院里同龄的男青年就他俩和陈常凯、夏中杰。 陶立冬知道方毅学习好,有时候会瞒着赵盼儿偷偷请教方毅,两人有些交情。 故而,方毅知道陶立冬最拿手的科目是理化。 赵盼儿顺利生下孩子,明天有陈招娣照顾,陶立冬可以去继续考试。可他最拿手的理化没什么分,丢了这一科的分数,他这高考怕是白考了。 方毅很为陶立冬可惜。 陶立冬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