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眼吗再说咱们又不在那里常住。随便建两间土坯房就行。” 等到十年代,村里人富了,建了楼房,他们再重新建个二层小楼也不迟。没必要现在还没成为“自己人”就招人眼。 盛河川的想法跟盛景一样。听她这么说,就没再多说了。 1978年2月23日,是盛景和方毅去华清大学报名的日子。 因为华清大学要求全员住宿,盛景和方毅也有意多与同学交往,再加上家里离华清大学并不近,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决定住校。 23日开始报道,26日才开始上课。所以两人准备分两次带东西去学校。 俩老爷子倒是想陪着他们去报道呢,被盛景和方毅劝住了。 两人自行车后驮着行李,去到华清大学时,就见门口已有一些工农兵学员在迎新了。 看到盛景,一个男青年眼睛一亮,问道“这位女同学,你是哪个系的我是老生,对学校比较熟悉,可以为你一下帮助。” “不用了,谢谢。”盛景淡淡地道了一声谢,径直朝写着“经管系”三个字的地方走去。 “你是经管系的啊呀,好巧,我也是经管系的,算是你的师兄了。”那男青年也不知是看不懂眼色,还是脸皮厚,依然凑了过来。 方毅快步两步,拉了一把盛景的胳膊,把她拉到自己身边,对那男青年挑了一下眉“谢谢,真不用了。我们自己来就好。” 看到方毅那张英俊的脸,再看看被他拉了之后也一脸平静的盛景,男青年顿时讪讪“好吧,那你们自便。” 两人去了经管系报名处,那里一个老师领着几个老生在忙活,看到他俩没等两人说话,那位老师就笑着叫了起来“你们是盛景和方毅吧我叫魏华,是经管系办公室的主任。来来来,这边报名。” 一听盛景和方毅的名字,老生们都朝这边看了过来。显然是听过两人的事。 魏华亲自给两人办了登记手续,就叫了一男一女两个老生陪两人去宿舍。 男女生宿舍在同一个方向,中间隔了一段距离。那两位老生也是骑自行车过来的。这会儿四人骑着车同行了一段路,就在岔道口分开了。 给盛景带路的女生叫张蓉,是大三学生,为人很热情,一路给盛景介绍了建筑的名称和用途。到了宿舍楼下又帮盛景搬了一床褥子和一张草席,一起上了二楼。 盛景的宿舍就在201,靠近楼梯口的第一间。他们进去时,就看到有人已经在里面了。 站在门边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穿着列宁装,正气势十足地说着什么;坐书桌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她正一边整理着桌上的书。 另外还有一个穿着中式对褂棉服的五十多岁的女人正在靠门边的上铺上铺床。 听到响动,三人齐齐朝门口看来。 张蓉笑道“姚欣欣,你舍友来了。这是盛景,咱们北城考生中的高考状元。”她又指着少女对盛景道,“这是姚欣欣。” “你好。”盛景率先打招呼,“你好。” 姚欣欣一张瓜子脸,跟中年妇女容貌相像,笑起来有几分矜持“你好。” 张蓉把手里的褥子和席子放到最里边靠窗的下铺上,铺位上都贴着各自的名字。 对盛景道“我那边忙,我就先过去了。你有什么事尽管去门口找我,找魏主任也行。” “多谢学姐。学姐慢走。” 送走张蓉,盛景回到自己的床位前,伸手摸了一下床板,发现手上全是灰,她便从行李中拿出锡桶,打算去打水擦拭床板。 那位中年妇人一直在打量着盛景。 看她这样,她终于开口道“盛景同学,我是姚欣欣的妈妈。” 盛景转过头来,朝她礼貌点头“阿姨好。” “你家也是北城的吧家里人怎么不陪你来”她问道。 “家里人都要上班。而且这儿离家也不远,我邻居也考上了这个学校,我们结伴过来,就不用家人请假陪了。” “你邻居也考上华清了啊那你们那里还真是人杰地灵。”姚欣欣妈妈笑道,“你们住哪儿” “槐花胡同。” 一听是胡同里,姚欣欣妈妈就放松了一下来,又问“那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盛景也不可能跟人念叨家里那点破事儿。 她含糊道“在厂里工作。” 这也不算撒谎。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盛国强和李玉芬仍然算是她的父母,他们也都在厂子里上班。 姚欣欣妈妈越发放松了,笑问“那你怎么想着学经济专业的” “呵呵,觉得国家会重视经济。”盛景随口答道。 “你这样想就对了,还是你看问题深刻。” 姚欣欣妈妈指着姚欣欣道“不像我家欣欣,闹着要学什么文学。可她爸是国家经济部委的领导,总想让她子承父业。这不,逼着她进了这个专业。为了这个,前段时间父女俩没少闹腾。” 盛景抬眼,就对上姚欣欣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 姚妈妈叹了口气“唉,欣欣也是被我惯坏了。” 她话风一转“对了,我家欣欣从没住过上铺,她很担心晚上会从床上掉下来。我看你很能干,住上铺应该没问题吧你看我们能不能跟你换个铺位放心,那个铺位已经被欣欣姨妈擦干净了,你直接就可以铺床。” 盛景不由好笑。 没想到这种经典场面被她遇上了,看来哪儿都不缺优越感十足的人呐。 她摇头“不好意思,阿姨。我也从没住过上铺,我也害怕从上面掉下来。既然学校已经分好了铺位,我就照学校分的住就好。” “呵呵,这样啊。那行,是阿姨唐突了。”姚妈妈笑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