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玛丽苏和金手指和三国> 131. 第二章 苏醒的关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1. 第二章 苏醒的关中(2 / 2)

两个盗贼。

那些混迹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荒原上的盗贼,大多曾是魏国的逃兵。

他们不敢轻易地穿过河东地,去蜀国寻求安置,因为他们的手上沾染过蜀军的鲜血。

但他们同样也不敢向东而去,魏国对待逃兵并不宽容。

在那场大战之后,他们便成了这片荒原上的游魂,尽管曾受过军营中的训练,但毕竟已经很久没吃过一餐饱饭。

无论体力,还是身手,都不是逯三的对手。

但他仍然受了点小伤,不过也还正好,这样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一些。

当他进入蒲坂城时,蜀军并未如他想象那般盘查,似乎对于蜀军来说,从东面逃过来魏国人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们只是在询问过他的目的地后,告诉他该在什么时辰去渡口等船,又在渡过黄河后,该如何一路向西,最终才能到达长安,寻到他那想象中的族兄。

关中究竟如何

也不见得就如传闻中那般美好。

一样有穷有富,有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士人,也有走在田间的百姓。

但逯三的确慢慢察觉到了不同之处。

那些百姓过得并不富裕,比起他在司空府所享用过的珍馐美味,这些农人招待他这过路客的东西里,最好的也不过就是几个鸡蛋。

但衣衫褴褛的人确实少了,也没有他见惯的那种仓惶凄恐。

鲜少能吃到荤腥,不过粮食似乎也还够吃。

村子里乱跑的小孩子很少,据说懂事之后,大多去了公学,认几个字,再学点数算的本事,以后不管做田间汉,还是做点小生意,能自己写契纸总不会吃了亏去。

当然,若是谁家的孩子当真祖上庇佑,能在考试中取一个功名,进了官府,那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

只是任凭爹妈再怎么心急,有天赋的孩子取了树枝在沙地上写字,没天赋的孩子只会撒尿和泥。

于是逯三在村里借宿时,晚上总能听到几家灯火间,爹娘执了藤条教育娃子的声音。

他初时以为,这一切都是做给魏国人看的百姓们愚昧无知,被蜀国的奸猾之人骗了,将这点幌子当做实情,情真意切地宣扬开,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当他一路西行,从渭南慢慢走到长安时,这名司空府的死士开始察觉到,真相远比他想象中更加可怖。

自从进入蜀国之后,他在路边一直不曾见到流民与饿殍,也见不到醉汉。

庶民仍旧十分清贫,士人仍旧衣着光鲜,但神色却不太好看。

但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给哪个不长眼的庶民几鞭,教训几句,一路行来直至长安,再没有见到过。

似乎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尤其是那些官吏,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不愿搭理别人。再细看时,他们每一个都挂了一副黑眼圈。

不过逯三也没那么多需要叨扰他们的事,他什么样的苦都能吃,况且进入蜀国之后,也不用担心挨饿之事。

从蒲坂开始而至长安,路上的每座城池外都设了棚子,里面总有两口大锅,不停烧些滚水给路过的人用。

那里甚至还堆了些麦饼,专供自魏国来的流民取用。

逯三拿了一个来吃,那饼子真是难吃极了

但的确也是麦饼,也能填饱肚子。

当他问起时,众人皆说是丞相之故。

治法严明,风气清正,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若当真如此,待蜀国统一天下,他又何处安身立足呢

他知道自己的斤两,清楚自己的位置。

这人的确非死不可。

当他拦下温衡的车驾时,他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

他穿得衣衫褴褛,十余天风餐露宿未曾沐浴,身上十分肮脏。

对比这位温郎君的穿戴装束,以及马车这气派程度,他家奴仆应当上前先给他一鞭子,然后再问话。

但温郎君只是皱了皱眉,“何事”

“小人自临晋城而来。”逯三趴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有要紧事寻温郎君。”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