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娟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档案室”她一下子从地上跳起来,“我们去档案室看看,档案室肯定有校长的详细履历,搞不好还有更多线索” 鸿鹄楼一楼办公室,四个人一丝不苟地检查廖俊办公桌的每一个角落,从刚开始的心态平和逐渐变成心惊肉跳。 这种老式办公桌一共有五个抽屉,桌檐下横排有三个,最右侧那个往下还有两个。 叶汐最初拉开的那个抽屉是右侧最上方那个,里看到放着一柄戒尺。戒尺通身上着黑漆,即便历经30年的岁月,质地依旧很硬。 这种东西的存在虽然不排除可能只是吓唬学生,但可能性更大的显然是“体罚”。 不过考虑到这是在92到94年之间发生的事,叶汐没有对此进行更多吐槽。教育观是一直在进步的,现如今大家对体罚的接受度已经无限逼近于0,但并不等同于可以因此翻旧账进行道德审判。 他们再依次检查下去,上排的另外两个抽屉一切正常,只有教案、笔记一类的东西。右侧中间那个抽屉也是正常的,里面放的是一沓还没判完的试卷。 然后他们拉开了右侧最下面那个抽屉。 里面放着另一柄戒尺、一杆电视剧里赶牛羊的那种鞭子、一条对折的皮带,还有几根在岁月磋磨下已经段成一截一截的藤条。 叶汐作为打开抽屉的人,蹲在那里看着这些东西至少愣了三秒,身后一起围观的队友们也鸦雀无声。 三秒后叶汐扭过脸“他变态吧” 杨歌神色凝重地点头“我觉得你说得对。” 就算那个年代大家对体罚的认同度很高,老师体罚学生的本质也应该是想让学生学好,只要能起到威慑作用就行了,谁t会备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工具啊 大家都默默在心里给廖俊贴了个“虐待狂”的标签。 如果廖俊一直维持这种人设,省一中有三名学生在他当校长期间跳楼的事也就有了答案。 肖冷凝神想了想,重新打开上排中间的那个抽屉。 他认真翻了一遍里面的纸张本册,最后从抽屉最底下抽出一张学生名单。 就是最简单的那种点名用的名单,左侧顶头一列是学生的名字,每个人名字后面都有一堆小格,点名之后可以打钩。 肖冷大致扫了一遍人名,然后把名单折了两折,收进校服口袋。 杨歌“拿这个干嘛” “回去研究一下。”肖冷顿声,“545426。” 这串莫名其妙成为他们所有人手机密码的数字,大家早就想要破译来着。最初是叶汐企图在档案室找到端倪,但没什么进展。 后来肖冷又试过把手机上的输入法调成9键,依次输入数字,看看能拼成什么。 前面几个词依次是“立减”、“极简”、“计较”、“几件”看不出什么端倪。 后面有三个人名的选项,分别是李建、李娇、李剑,但输入法默认的名字应该只是大数据里最常见的名字。 小队之后又检查了一下办公室里的其他角落,没再找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出于严谨,大家离开办公室后又把各个教室全部检查了一遍。 楼里二十多间教室,不只有四楼那一间的黑板上留有“xx到此一游”的打卡。打卡的名字各不相同,有的从字迹残缺情况来看已经明显时隔多年。但现在看来,好像只有他们几个引起了女鬼注意。 临离开鸿鹄楼前,四个人经过一楼走廊,不约而同地被墙上的一抹红色吸引。 那是一个红色的小木箱,钉在墙面上,木箱表面原本贴着的黄字已经剥落得几乎看不出了,不过通过残存的比划能推断出,应该是个募捐箱。 学校设有募捐箱也不奇怪。叶汐原先就读的高中也有这种东西,学生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零花钱投进去,每过一段时间由学校爱心社统一捐出,再向全体学生公开账目。 但当她经过募捐箱的时候,面前弹出一个面板。 “提示恭喜您发现彩蛋集分箱,您可以自由设定积分投入箱中投入数量需要是5的倍数。” 提示下方显示了个数字“0”,左边有个“”右边是“”,明显是让参与者调整数字的。 再往下是个确认按钮。 叶汐不是募捐 “集分”箱是个什么东西。 她滞了滞,侧首刚要询问队友们有没有看到同样的提示,就从队友们脸上看到和她一样的困惑。 杨歌迟疑道“是用积分可以换线索吗” 张立平“怎么连个具体解释都没有” 叶汐看看自己220的总积分,点了一下加好,提示下方的数字从0跳成5,叶汐仅盯着提示窗,按下“确认”。 提示窗上的文字一变“投入成功,感谢您的使用。” 叶汐“” 就完了 叶汐懵逼脸,下意识地想再等等有没有其他反应,又怕队友们和自己一样进行“尝试”,白白浪费更多积分,只能赶紧告诉大家“别试我投了五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队友们“” 原本诡异的氛围和搜查线索的严肃感瞬间被这个古怪的小插曲扫得一干二净,四个人一脸懵逼地走出鸿鹄楼,张立平还在一个劲儿地问叶汐“现在还没下文吗没给道具没给线索哪怕是一条咱们已经掌握了的小线索也行啊” “没有”叶汐欲哭无泪。 图书馆档案室,胡依娟五人组第一趟去的时候根本没能进门,档案室的老师皱着眉头看他们“档案是谁都能看的吗就算真有事也得有你们班主任找我,别胡闹。” 五个人无功而返,绞尽脑汁编了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班主任帮他们申请才终于被放行。 和叶汐来的时候一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