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秦鱼仔细想了想,哦,或许在享乐的多样性方面,他们还是能够做出一些后世喜闻乐见的贡献的。 总之,秦鱼的想法是,战争是要死人,但秦人尽量别死,统一战争都是要死人的,但只死掌权的贵族好了,贫民百姓们,能活的还是活下来吧。 少死人,尽量少死人的结束战乱,实现大一统,就是秦鱼给自己设下的目标了。 秦鱼将这个隐秘的目标深藏心底,不对任何人说,但他希望自己尽量能为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们做些什么,他们才是最无辜最有权利活下来的人。 看完兵甲之后,秦王非常高兴,他又去左工室逛了一圈,看了一回瓷器开窑,带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黑瓷碗,秦王笑道:“此后,寡人就用这只敦(dui)用膳食了。” 敦就是这个时候吃干饭的碗,圆球形,上下两半,上面半圆是盖子,顶上有个小把手,用来提盖,若是监的干米饭冒尖,就可以用这个盖子扣住,保持干饭的热量。 下面半圆有三足,用来支撑,碗口处还有两个小 环,用来手提。 这个敦,看着就精美庄重的不得了,要是到了秦鱼手中,肯定不会用来吃饭,他会摆在自己的架子上当装饰品。但这只敦,烧制出来,确实就是用来日常吃饭的。 秦鱼也挑了一个密封型的存钱罐。这种存钱罐,有个先秦名字,叫做扑满,圆球形的,同样是黑色瓷器,只在顶端开了一个小小的开口,可以往里面存秦半两和金饼。 这种存钱罐,只能往里面存,不能取,等存满之后,若是想取用出来,只能将之打碎,所谓的“扑”,就是用锤子、棍子击打。比如说,扑杀敌人,就是用钝器将敌人打死。 扑满,就是满后则扑的意思。 很形象的名字。 秦王看着秦鱼选的这个 ''扑满'',笑话他道: "就你那大手大脚花钱的性子,你能存下钱币来?不要寡人贴补你就行了。” 秦鱼哼哼:“意味是好的,就算是个新年愿望吧。” 秦王见秦鱼抱着这个扑满不放,就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几个金饼,将之塞进这个罐子里。 秦鱼晃晃罐子,听着里面金币与瓷器的清脆撞击声,开心的笑了。 看的秦王不由好笑摇头,真是个孩子! 秦鱼带着秦王去了煤室。 现在的煤室,已经比刚建的时候,拓展了十倍不止。 因为这边每日烧煤,火气不断,夏日热的人受不了,冬日,就是人来了不想走了。 为了能在冬日里有效的利用这些热量,秦鱼特地请了墨家弟子和煤令琅胥子会商,研究出了一个可行性的取暖方法。在实验了几次之后,在煤室附近,建起了一个面积有四五百平米的大厂房,里面已经实现了集体供暖 要不是现在的暖气供应还没突破距离障碍,秦鱼都想来年给全都邑的百姓们施行集体供暖了。 不过,这个想法,他也只是想想就算了,要真实现集体供暖,其中耗费,秦鱼自己想都不敢想。 秦王亲眼去看了一回焦油分离,又亲手打了一勺煤油,给一盏新做出来的气死风灯添加了煤油之后,才离开煤室。 冬日天短,出来煤室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秦王又自己吹燃了火折子,点燃了煤油灯,盖上玻璃盖子,回头望 了望煤室,用另一只空着的手紧了紧秦鱼领口的狐裘带子,再给他拉拉挡风的裘帽,这才牵着他的手去了离此只有一里远的织室。 没错,这个集体供暖的五百平米的厂房,其实是一座纺织工室。 因为今年秋收过后, 栎阳几乎所有的青壮妇女都被秦鱼征召去裁种果树了, 原本秋收过后该绩麻纺织的活计就都落了下来。 当秦鱼看着收上来的帛税和布税都是由钱和粮代替之后,就有些麻爪了。 但百姓们种植的麻和养的蚕结出来的蚕茧,也不能浪费了。但要女子在冬日里冒着严寒去纺织,秦鱼还没有这么禽兽,正好他在考虑有效利用煤室这边的热能问题,就打算在这里盖一个织室了。 织室不大,只有五百平,只能同时容纳一百台织机同时纺织,但在这里做活的女子,同时达到了一千五百多人。 纺织需要足够的空间,但沤麻绩麻巢丝可不需要。 为了能够尽量在冬日里纺织出足够的布帛,秦鱼让人给这些来纺织做活的女子们分了五班,从早上六点,一直到晚上九点,每班人做活都不要超过三个小时,每个人一天最多做两次班,管一顿饭,当天发放工钱。 这样,虽然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做活,但织机,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是一时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的。 这里热水无限供应,温度持续保持在二十五度以上,在这里做活的女子们只要穿着单薄利索的衣裳,就能舒展手臂和身体,尽情的挥洒她们的汗水。 每一个沤麻的池子边上,都围着十几个女子,她们一边捶打温水里的麻杆,将麻纤维捱打散开,一边跟身边的姑嫂姊妹侄甥女说笑,笑声洪亮悦耳,好似一点都感受不到做活的苦累。 秦鱼和秦王站在织室门口看了好一会,没好意思进去,就离开了。 秦王一边一手执着煤油灯,一手牵着秦鱼在煤油灯照出的方寸之地赶路,一边呵呵呵的笑。 秦鱼见他总是一直笑的停不下来,就好奇问道:“大王,您在笑什么呢?” 秦王吟诵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的理想社会。 秦王笑道: 34;寡人私以为,儒之大贤之仁,要求太低了些。他们应该来我秦国看看,就知道何为''仁''何为''王''何为''治''了。" 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