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七四章(2 / 3)

着,不觉得不安吗?”

儿子们:?没有啊,不觉得啊,恨不得就现在就拿到呢。

老朱欣慰道:“你们果然很不安,不用不安,我帮你们把不安消除了。”

儿子们: ……

【税课司需要派巡拦——类似基层城管一类的人,去人口稠密的征收。

税课司的官吏们有些给钱,有些不给钱。不给钱的官吏生活所需由巡拦们提供。巡拦们会在收税过程里拿提成。

一般有营业税(摊位费,凡摆摊都征)

商品税(为了给小民方便,农产品、书籍类、畜牧、日用器皿等全都免税,其他三十税一)契税(房产、田产等交易税)屠宰税

酒醋

税(类似性质的都有专税)牙税。 (人口雇佣、买卖等)

这个就和你城管位置好不好,辐射范围广不广,查得严不严有直接联系了。】

郁新既不满,又纠结:所以增值税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他挂念了很久,却总没有听到答案。

【一开始朱元璋规定,各地多设税课司,每个税课司收固定税额的钱。多的他不要,少的他要催征。

为啥会这么奇怪的征,和洪武型财政偏向实物税收也密切相关。你布商交税就给布,这么个流程。洪武18年,才改折收金银、钱钞。

这种吃地域、较为死板的收税方式就导致很多地方的税课司它收不到额定税额。洪武13年,朱元璋裁撤了很大一批位置不好的税课司。后来感觉还是僵硬,便在洪武20年规定各地税课司实收,有多少税,交多少税。】

老朱点点头: “懂了,死板,真的很死板。还得多多征商人的税,少少征农民的税。”

朱棣也思考着: 这样说来,税务司不应该裁撤,而应该多多增加。多多给大明创收,但也要谨防他们滥征无度。

【实录里朱棣对商税的认知是很割裂的。

像有一回,官员建议他针对剌泥国(今印度马拉巴海岸一带)用带来的胡椒和百姓互市这一行为收取商税时。

他很做作的说: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

看上去像是个根本不懂得工商税重要的白痴。】

朱棣:……

他很冷静。

他看向了杨士奇。他很难分辨,这到底是自己真的这样认为,还是杨士奇等人,认为自己应该这样认为,美化出他那不求金银的孤高模样。

【但他又很精明、快狠准的从商税处下手,打响对王爷们削藩的第一炮。

洪武35年12月4日,朱棣改封辽王朱植到荆州,下旨对户部说:王府岁用的禄米为定数,额外把荆州的“在城商税”也交予之。

12月12日,变卦。下令把辽王的固定工资提高500石,但收回商税,归于地方政府。】

朱棣:

辽王朱植幽幽道

: “八天,他甚至等不了八天。”

朱棣笑道: “八天让你凭空增加了500石,这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荆州那种地方,这商税可不一定能收得到啊。

【12月27日,用400石工资换了岷王的商税。】

岷王很疑惑: 为什么我少了100石?

他有点委屈: “只差了十五天啊?”

朱棣:……

朱棣保持微笑:你都被废为庶人了,你还要怎么样?这就是我救你的保护费啊。

【永乐4年,齐王谋反,免为庶人,应该收回了商税。】好了!这家伙来了!

朱棣精神一振,赶在所有人之前率先吐槽: “齐王!你怎么反了朱允炆,还要来反我!去年你出征时,爹还特意告诫你,勿要与诸将争功。都是你数次出征,处处以武略自傲,所行多为不法,比如洪武二十三年,你跟随我出征,你做的种种,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我只恨,没有及时指出你的错误,叫你一错再错!

齐王: ???

【永乐14年,周王“自愿归还”商税。】

朱橚哼: “我自愿的,肯定自愿的,我哥的商税我能不还吗?不用加引号。”【永乐15年,谷王因谋反,被收回商税。】大家: ……又谋反了。

年仅13岁的谷王一惊而起: “我和李景隆一起开了城门啊!我为什么要谋反?”朱棣面对这么小的弟弟……

算了。

【永乐21年,晋王朱济焓废为庶人,山西太原税课司收回。

PS:他主要是因为弟弟朱济横老是在朱棣面前嘴他坏话,说他心怀不轨,导致被废。不过朱棣只下令让他给朱榈守坟,是他弟弟,新任晋王擅自把他囚禁了十年,后来被救。反倒是弟弟参与朱高煦谋反,被抓。】

晋王朱棢的大脑烧干了。

首先,朱济焓是他的嫡长子,其次,朱济横是他的庶三子。然后…总之.…

朱棣咳嗽一声: 总之,你们家的伦理戏有点复杂啊三哥。

br />

【朱棣像是个不懂商税得利多少的人吗?】

皇子们疯狂摇头。

他可太懂了!

【讲到这儿了,也可以引出朱允炆在地方上,官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了。朱允炆裁撤了大量的税课司、河泊所。

税课司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河泊所是针对渔业。大概就是国家开放河泊给你打捞,你所得部分需要交税。

我们国家征收过一段时间的渔业税,现在不用了。不过出于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国家会规定禁渔期,保障可持续发展。

很显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