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粮也是真的。】 朱棣叹了口气:“就事论事,何其难也!这麓川背后,有王振的影子,如今,王振人人喊打,这四征麓川,自然也就无功于社稷了。” 而傅友德在思量:“苗族起义圣地……现在似乎没有听过这个说法,陛下,我们是否要防范于未然,在那香炉山附近,增设兵马?” 朱元璋:“体量太小,想办法从旁边播州分点土地并入,或可一为,我再想想。” 那就需要处理播州土司杨氏了,朱棣秒懂。 【以上,是景泰帝未登基前的贵州苗乱前情,我们来看看后续。 9月6日,景泰登基。 9月22日,景泰赏赐了几乎所有人,包括云南贵州的都督毛福寿等人,就是没给王骥赏赐。 王骥:…… 草,生了出来有没有。如果说此前不调兵还有什么贵州需要你王骥镇守的考量,现在如此直白,就在表达,我看不上你,我不信任你。 官位更低的小弟们都给了……就不给他钱欸。】 现场已经没有文官了。 但现场的武将们,也替王骥感到了浓浓的坐立难安的尴尬感。 【9月25日,景泰让跟随朱棣北征,长期在北方活动的陈友帅1000南京兵马去往王骥处。 王骥:…… 1000人有个毛用啊!你直说你派人监视我得了。】 他们已经完全代入了王骥,开始努力的思考,我要怎么自救,不能如此轻易地就放弃了自己! 【9月29日,王骥很无奈的在实录里连发两条弹幕。 1、平越被围了4个月了新老板!你要是想救它,从四川调1W,云南调2W,“选委重将”,东西两面夹击,可以剿。 2、宫聚贪暴不仁、累次失机、害死16000官兵,你快治他罪啊! 景泰回复:敌人有点强大,戴罪立功吧。 这两条实录能解读以下几点。 1、平越真的很难打,我现在没法打,尬在这里很尴尬,你要不然换个新领队的来,上下一心可以打。 2、王振保我和宫聚,但我和宫聚也不是一路人!我割席了,不要把我算在王振一党啊!嫉恶如仇的新老板你看看真正的大恶人呢,要是换了将军,我可以北上帮你的。 从以上王骥、张軏、宫聚的情况,可以非常清晰明白的看到,即便同样去麓川征战过,大家也不是铁板一块。 完全可以相互分化、争取。 王骥甚至可以说,已经在表忠心,想争取靠拢新政权了。他没打算拥兵自重、或许也无法拥兵自重,他毕竟是文臣出生。】 “哎呀!”傅友德脱口而出,“都什么时候了,还说得这么隐晦!搁这说得这么隐晦,万一那听不懂——” 他一激灵,自己飘了。 赶紧硬生生转口。 “万一那皇主日理万机,没注意到你的隐语呢!” 耿炳文也急道:“就是!真是急死我了!” 朱元璋和朱棣评价:“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景泰……只是不想用他而已。” 朱棣复又叹道:“这四征麓川的主帅,南方有生力量的头头,上表了,皇帝怎么可能不认真看呢?便是皇帝一时没有理解,也会招人进来议一议啊。” 朱元璋摇头:“既然不想用他,就不要用他了!这王骥,此时是有点心的,已经给了个不错的解法。把他调回来,先放在眼皮子底下,到时候,要怎么用,还不是你说了算?” 【可景泰就这么把他放置Play了。 直到景泰元年4月,王骥成为了实录里的完全丑角。 黄镐奏,平越等卫日久城中粮尽,官军逃亡者九千余人,存者日食草根,粮饿殍危,困已甚。 靖远伯王骥等,早为进兵,以解孤城之危。章下,兵部议以骥老病,请别选总兵代之。 明史在这里扩充渲染写道,王骥驻足辰、阮两地,居然不前进了。是忠肝义胆的黄镐把城中粮乏和弹劾王骥的事写在竹筒里,拜托土人带给朝廷求救。平越才得救的。 怎么救得呢? 正如王骥所说那般,调了四川、湖广的兵,东西两面夹击救得。】 朱元璋和朱棣听得头疼欲裂,恨不得穿越过去,亲自教教景泰,该怎么用人! 无论如何,不能如此直肠子的用人啊! 【就很离谱,王骥早就反复报告此地粮乏,也早就说得合兵才能剿。 王骥没有皇帝信任,被猜忌的他怎么敢不顾一切的去打一场肯定会输的仗,打输了他基本也就没救了。 且另一方面,北京保卫战还没打,若是陷入了苗人的泥潭,手里这点兵也没了,北方出点岔子,可怎么办?他回去救驾的机会都没得。 要知道,后来杨善去和瓦剌谈判,就拿的王骥南方20万兵马吓唬瓦剌。 他只能尬着,换哪个被猜忌的主将来了也只能尬着。 几个月过去,瓦剌之危暂解。转头,一个“老病”的评价,把人拿了下来。 好啦,王骥,你任务结束了,养老吧!】 朱允炆思量了下:“景泰之前所以不拿王骥,会不会是害怕王骥其实对他虚与委蛇,只要他一下调令,王骥立刻拥兵自重?” 朱棣嗤笑:“大侄儿,那王骥手头,最多一两万人,那20万,是说来骗瓦剌人的!” 【这个评价虽然发自兵部,但Up确定不是于谦给的,于谦6月的实录还在夸王骥“才识兼茂、历练老成、兼且善于用兵、长于应变”。 只能是景泰帝的意思。 重新派过去的总负责人叫梁珤,是一个如石亨一般曾下狱,又被允许在北京保卫战里戴罪立功的新兴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