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的三弟徐增寿。 ——Btw,王世贞是嘉靖、万历年间人,所有的徐辉祖描写都需要打一个问号,也许这一整段都不存在,只是为了刻画徐辉祖的忠贞,这个角色在明中晚期的形象演变,和方孝孺有的一拼。 都不采信的话,可以回归□实录得到的结论:他们有交集。】 傅友德一愣: "可是,燕王都已经到了大名,还有发展间谍的意义吗?他送出的消息,该不会是方孝孺明面求和,实际继续调兵遣将吧?" 大家都觉得,这种消息简直毫无意义。 朱允蚊双目含泪: 请少说两句吧。 【徐辉祖在实录里留下的最后记录,是永乐5年7月30日,朱棣命他儿子徐钦袭爵。徐钦,原名徐释迦保,朱棣取的“钦”字。 ——啊,他们老朱家,真的好喜欢给徐家取名字,徐达有四个儿子,徐辉祖、徐增寿、徐添福、徐膺绪都是朱元璋取得,再加上徐钦、徐景昌,两代人里6个被承包了。】 老朱对自己的取名能力是很自得的。 他说: “若是这后辈在咱跟前,咱高低得给她取个好听的名字!” 【记录显示,徐辉祖此前去世了,死亡时间未知,只知道他死于徐皇后以前,因为杨士奇说,徐皇后死的时候,兄弟里只有徐膺绪活着。 王世贞说他活到了四十余,比王世贞还要晚的《建文书法拟》说他死于永乐5年春,明史采用了这个说法。 朱棣觉得老丈人徐达的位子不能没后啊,让徐钦袭爵,仍领每年5000石(261.4万r)的俸禄。 徐辉祖本人在朱棣登基之初,以“罪”归弟,就是犯了事儿,关家里了。犯了啥事 呢?永乐附近的史料都没有记录。 可是,犯了事儿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由此,就出现了中晚期无数史料的添油加醋。】朱棣: …这种熟悉的不妙感。 他连忙给老爹说:“爹,记住实录,正版实录,不要被后面的江南文人的春秋笔法给带偏了!我肯定没有做什么!" 朱允炆幽幽道: “那也不一定嘛。” 朱棣: "你这个杀人犯给我闭嘴!" 朱允炆: "???" 朱允炆震撼一整年:“四叔,您这个杀明大天王真的有资格这样说吗?”郁新眉头一皱。 他意识到了,朱棣对江南文人偏见很深! 【成化年间,《立斋闲录》开始把他和黄子澄、齐泰等人相提并论,记载死因时,还是规矩的:"由此不曾罪他,只着在闲。" 写俸禄时,变了味儿: “中山王殁后的禄米,户部查了都还他。”意思是朱棣关徐辉祖时,查抄了他的俸禄,等他儿子上位,才还给他。 明实录可绝没有这么写啊,人原话“仍王之旧岁给五千石”,说的是儿子袭爵,不降品阶,从徐达工资条。】 朱棣帮忙总结: "好的,我吝啬。" 他其实还觉得,只是吝啬而已嘛?还只是有时效的吝啬,后面竟然又把钱给还回去了? 他觉得这次江南文人好像手下留情了。 但是,事实证明,朱棣的“觉得”,太快了。 【到了正德时期的《革除遗事》,更走形了, "赦辉祖不诛,惟革其爵禄,令闲住,被系而卒。" 好家伙,不但不发钱,徐辉祖爵位也给革除了,并暗示朱棣用绳子暗杀了他。哎哟喂,徐辉祖的爵位根本就没有被剥夺。 举个例子,像李景隆后面家里犯了事儿,被N多人弹劾,他在堡宗实录被提起,是“已废曹国公李景隆”。 已废! 但仁宗实录和嘉靖实录提徐辉祖,都是正常的“魏国公徐辉祖”,朱棣本人写于永乐17年的《为善阴骘》提到徐辉祖也是正常措辞。】 李景隆倒抽一口冷气,无法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怖,不禁身躯一晃, 倒在了地上。他两眼昏花,脑袋嗡嗡,只想着那: 我家犯了事。 这犯了事的,到底是我,还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弟? 嗯,肯定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弟! 我虽废物,但我还惦记着祖上的荣光! 我一定会夹着尾巴做人的!毕竟我投得那么晚,作对作了那么久。能不谨小慎微吗? 再一次的,其余将军悄无声息的远离了李景隆。 现在,他们看着这李景隆。 只觉得他身上,闪闪烁烁几个字: “贪”、 “骄”、 “蠢”、 "废”.… 这就罢了,还有老朱那仿佛自地狱里传来的声音: "李景隆,咱儿子是不会轻易污蔑你的。你到底犯了什么事情?难道……" 李景隆鲤鱼打挺,对着老朱痛哭流涕: “肯定是我那骄横的弟弟李增枝,不明白当时的情况,依然做派如故,而我猪油蒙了心窍,竟对他犯下的那些事情,视而不见,纵容包庇,导致被众人纷纷弹劾。但是,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若是我能够管好弟弟,也就不至于出现那让燕王为难的事情!燕王那时要处置我等,心里肯定也是忍着痛的,也会想到昔日先父音容笑貌吧。臣,下不能教导弟弟,上不能为君分忧,臣,死罪啊!” 老朱本来很生气的,现在,竟逐渐被李景隆说动了。 "你,唉,你这不争气的孩子啊!" 他又看李景隆那张英俊的面孔,不知不觉,消气了。 “罢了,罢了!” 李景隆兀自痛哭不止,哭得很好看。其余的人:目瞪口呆。 前面那几个“贪骄蠢废”统统淡去了。只有最后一个字: "牛"! 【等到嘉靖、万历的王世贞。 他文采斐然,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