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未央官署后,刘璃见车辇路过了少府官署,她想了想让御者进去一趟。 她想去看看孙秋的改良造纸术做得怎么样了。 马车在孙秋在造纸坊停下,御者将小凳子放下来,刘璃踩着凳子跳下马车,往造纸坊中走。 刚刚走进去,她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刘璃连忙将鼻子遮住,感觉自己要被熏晕过去了。 臭豆腐的味道都比这香! 来回的侍从各个脸上都戴着面巾,看见建陵公主来了,大家停下向刘璃示意:“建陵公主。” 竹青也捂住了鼻子:“好臭呀。” 刘璃往造纸坊的后面走,总算看到了臭味的来源。她的面前有一个巨大的染缸,孙秋指挥着两个看上去高大强壮的侍卫手持竹棍,在大染缸中搅和。 孙秋看见了刘璃,连忙跑来打招呼:“建陵公主,您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造纸术的进度怎么样了。”刘璃捂着鼻子站在大染缸前,因为个子小,根本就看不到里面。 竹青上前一步,将刘璃从地上抱起来,让她可以看见染缸里的情况。 靠近了看,那臭味更加明显了一点。不过看着染缸中搅合的液体,刘璃转头问孙秋:“你在里面加了什么?” “就是之前公主说的,一些旧衣服,树皮之类的,可能是有些衣服没洗,放在里面腐烂才变臭的吧。” 刘璃:“……” 她示意竹青将她放下来,远离了染缸一段距离,又问:“这么长时间了,可有成果?” 孙秋摇摇头:“之前试了几次,但每一次的纸浆都不平整,不如公主之前展示的纸洁白平整。” 刘璃点点头,指着那一染缸的纸浆道:“那这一缸就作废吧,重新准备原料吧,记得用干净没有臭味的衣服。” “作废?”孙秋顿时觉得心疼,这可是他们搅合了好久才变成如此稀稠的浆的。 “不然你打算将一张很臭的纸先给天子吗?”刘璃没好气道:“你不怕被砍头,那就继续用这个吧。” 孙秋:“……” 视察完造纸坊,刘璃转身离开,坐在车辇上,她感觉这个周末……唔,姑且就称这两天为周末吧,她过得还蛮充实的。 先是帮桑弘羊解决了货币问题,现在还稍稍改进了一下造纸术,她可真是为大汉操碎了心。 休息了两天之后,刘璃再去太学的时候发现,太学的人好像变多了。 刘彻在之前考察了刘璃学习情况之后,他觉得是太学教得好,于是干脆让长安侯爵的庶子庶女,都去太学上课。 本来三十几个学生,分为三个班级也差不多了,现在一下子又多了二十几个学生,导致了教学的老师都有些不够用了。 而且新入学的这二十几个学生,除了个别几个,年龄都比较偏小,最小的居然只有四岁,刘璃很意外的在新学生中看见了霍去病。 以霍去病的身份,其实应该出现在第一批学生中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出现在第二批学生中。 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董仲舒也是头疼,毕竟这一个个的都是侯爵后代。于是刘璃又被叫去了“校长办公室”。 “公主以为,如今学生们男女不一,年龄不一,太学院应该如何安排,才能保证每个学员得到最好的教育?” 刘璃抿唇道:“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董仲舒疑惑:“孔子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吗?” 刘璃:“……”她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说道:“他的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但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嘛。”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个是后人按照《论语》中的故事总结出来的,反正是孔子的思想就是了。 董仲舒又摸了摸胡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句话说得好啊!建陵公主真当是我派大儒学士也!” 刘璃想,自己要是再被这些历史名人博士夫子夸赞几句,她就可以自创一个思想派别,来当时代的先驱人了。 不如就叫璃家学派,日后她的名言传到后代,别人会不会也尊称自己为刘子? 就是这个名字好难听哦,不如叫璃子好了。 从董仲舒办公的书阁中走出来,刘璃正巧碰见了落单的霍去病,她心情不错的和他打招呼:“嗨,霍小郎。” 霍去病停下,微微向刘璃拱手:“建陵公主。” 刘璃好奇:“你怎么也来太学上课了?” “陛下敕令,列侯官员家中所有符合年龄的,都要来太学,否则除爵。”霍去病回答了刘璃的问题。 她就知道是这样的!不过刘彻这样重视思想教育也算好事,刘璃看霍去病脸上带着几分不乐意,扬眉道:“让你读书写字是好事,你怎么还不高兴?” “我只想和舅舅呆在一起。”霍去病道:“我想在羽林军中训练。” 刘璃察觉到了,霍去病似乎很喜欢很崇拜他的舅舅。就像去年他会为了他舅舅送给他的弹弓,而假装向自己低头。 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跟在他母亲卫少儿身边的,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是被家中的两个舅舅带大的。大舅卫长君在元光二年的时候病逝了,之后一直是小舅卫青在照顾他,教导他。 在霍去病心中,卫青这个舅舅的地位甚至高于他的母亲卫少儿。 “我知道你想和舅舅一样,当统领当将军嘛。”刘璃道:“但是学习知识一样很重要啊,比如太学里的夫子会给大家讲《战国策》中的内容,这对你以后行军打仗应该很有帮助的吧。” 霍去病颇为奇怪的看向刘璃:“你怎么知道我以后要行军打仗?” 刘璃:“额……” “大汉和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