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泉”字,故此剑亦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越绝书》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寻找欧冶子,请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作“龙渊”,第二把叫作“泰阿”,第三把叫作“工布”。这三把剑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楚王见剑大喜,赐此地为“剑池湖”。 龙渊剑之所以被后世称为诚信高洁之剑,是因为一个典故。 春秋时,名将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顾不上太多,直接上船。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即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他横剑自刎,自证高洁。 此后关于七星龙渊的记载就少之越少,后世几乎无人见过这把剑,但七星龙渊的威名一直深入人心。几百年来,无数人追寻这把剑,江湖上也流传出不少关于七星龙渊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流言蜚语,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却引得一代代人历经风波,也要寻得七星龙渊。 南宫韵方才吟诵的那首诗名曰《宝剑篇》,乃是唐朝宰相兼名将郭震所写,献于武则天。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咨嗟叹奇绝,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光,错镂金环映日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龙泉宝剑的特色,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赞,《宝剑篇》也就成了郭震的传世名作,流传至今。 七星龙渊一直是江湖上的一个迷局,谁也没亲眼看过这把剑,南宫韵凭什么相信这把剑在他的手中?再说,以她的本事,召集天下武士,共同寻找七星龙渊,也好过在这里无厘头地猜测。 “江湖上谁人不知七星龙渊的威名,但都没亲眼看到,你为何确定这柄剑就在我的身上?” 南宫韵知道他会否认事实,于是她把自己观察到的和盘托出:“在茶铺的时候,我就坐在旁桌观察你桌上的那把剑,剑鞘的材质与我剑鞘的材质相差无几,都是为了封住剑气,试问这天下又有几把剑能有如此凌厉的剑气?非十大名剑莫属!林飞云故意挑衅公子,甚至要对公子对手,你看似握紧剑柄,准备拔剑,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打算拔剑与之一战,你做出拔剑是姿势无非是想给林飞云一个威慑,让他不敢轻易动手。我仔细观察过你拔剑时,手腕是向内用力,而非向外,由此我敢肯定你不是拔剑。其次,我对你出手也是想引诱你出剑,你明明注意到我的偷袭,却什么也不做,安然离去,我还在疑惑之时,鸢儿姑娘跳了出来,我这才明白你为何不出手。试问鸢儿姑娘没有及时回来,你是不是也不会出剑,你不想七星龙渊公之于众,当然不会拔剑接招,你只需侧过身体,便可躲开我的偷袭,然后从旁边的窗户跳下,即可逃离茶铺,我说的不错吧?” 他看起来没什么事,心里却已慌乱,“观察挺仔细嘛,就连我也没察觉到旁边一直有人暗中注视。但你仅凭这一点就猜测我手里的剑乃是威震整个江湖的七星龙渊,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南宫韵知道仅凭这一点说服不了他,当然她自己也没打算就这么说服他,不搬出实在点的证据,他是不会说真话的。 “你可以否认,但你改变不了事实,这天下除了你知道七星龙渊在哪里,鸢儿姑娘想必也知道吧!所以我刚才故意说出‘龙渊’二字,鸢儿姑娘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慌张,是因为我所言无误,心虚了吧!” 南宫韵的眼睛死死盯住鸢儿,鸢儿浑身不自在,目光躲闪,不敢直视她,连呼吸都不顺畅。 他看到这一幕,立马挡在鸢儿身前,直视南宫韵,“你说的不错,七星龙渊确实在我手中,可我并不是你所谓的缘定之人,我不能解开这迷局,也不能揭晓过往之事。你是丞相千金,而我们只是寻常百姓,云泥之别,在下不敢攀附。若姑娘想去江湖中游历,还是另找他人,我们只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不想卷入江湖风波,更不想与朝廷有染。” 他没什么大志,甘愿偏安一隅,也不愿搅这趟浑水,江湖风雨飘摇,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与其追名逐利,不如明哲保身,躲在世外,也好过在腥风血雨中寻求安宁。 现在北方战事吃紧,江湖动荡不安,朝堂也不安宁,有的人贪生怕死,愿以割地换取和平,有的人无畏生死,愿以身躯筑起万里长城,拒敌于万里之外。 主战派与求和派在朝堂上你争来我争去的,只顾窝里斗,殊不知北方将士每一天都在生与死之间捍卫大宋疆土,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却唤不醒两大派系固执的心。 江湖上也有许多侠义之士揭竿而起,投身北方战事,捍卫大宋疆土。当然也有不轨之心的人伺机挑衅滋事,掠夺百姓的财物和粮食,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盗寇猖狂,朝廷却默默无闻,不顾百姓生死,强收赋税,征用男丁,整个国家在风雨之中飘摇不定,随时崩塌。 丞相南宫明,野心勃勃,权倾朝野,威慑皇权,打着安邦定国的旗帜,胡作非为,朝堂的风气都被他带偏了。 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打算,得罪任何一方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才不愿卷入这场纷争,带着鸢儿归隐一方,也好过刀尖舔血,杀人如麻。 南宫韵深明其意,她自己的身份确实会影响到兄妹俩,可谁问过她,她真的愿意当这丞相千金吗? 看似权力无上,却处处受人限制,她不想一辈子都生活在父亲的囚笼里。哪怕离开这座囚笼,她的生命便会受到威胁,她也不后悔。人若不为自己活一次,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她对那人说的话深信不疑,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离开汴京城,到外面的世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