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乖乖往里钻。
“上回不是说不让带东西了吗?你俩就是不听话。”
徐妙杏看着礼物叹了口气。然而两个姑娘都笑嘻嘻的,把包裹拆开,露出里面各种少见的药材来。
“这是边疆的枣子,说是治咳嗽的神药,我姐们儿寄回来的。那个是虫草,罗姐跟牡丹姐找山里的牧民收的。还有这个卷起来的草……”
吴曼娘兴致勃勃地解释起来,说完了还露出期待的眼神,像是在等待夸奖。徐妙杏笑着收好了这些珍惜的药材,摸了摸两个姑娘的头,算作感谢。
“我会好好用它们行医的。”
从医馆出来的时候,地上又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吴曼娘还在回味着徐大夫烧的药膳,她回去得跟老七提议,让卫所里的厨子也来跟徐大夫学两手。
“……说起来初一是在我家吃呢,还好我找徐大夫要了卤料包,那天可以炖个鸡。到时候还可以做个甜皮鸭,嗯,多加酱,我记得你老爱吃了。”
吴曼娘满脑子都是年菜,金思巧却慢慢停住了脚步。
“我决定今年不跟大家一块过年了。我想南下,去看海。”
吴曼娘一愣,但很快喜笑颜开。
“好啊好啊,我也想去!我想想得请几天假……”
吴曼娘掰起手指头,已经开始惦记起怎么跟老七换班了。
然而金思巧顿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口。
“曼娘,我……想一个人去。”
吴曼娘看到她眼睛里的坚持,想起这一年来那样多的磋磨,最终什么也没有问。她环抱住金思巧,轻轻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路上小心”。
两人在雪地上漫步。
“说起来,海边应该也有很特别的药材吧?”
“嗯,我刚问了徐大夫,有机会帮她带一些回来。”
“哇,我说你们俩怎么一直说什么海产!我也有想要的,就是那种大贝壳,听说放在耳边就能听见海浪声。”
“我给你挑个好看的带回来。”
“嘿嘿嘿,那我就不客气啦!”
两人相伴着往编辑部走去。吴曼娘忙着值班,也有阵子没去看望大家了。
“芳菲知道你回来,专门叫了酒楼的菜,我们还得快些走回去,不然大家该等急了。”
前阵子刘芳菲家里乱成一锅粥,吴曼娘还去帮忙充场面了。刘芳菲的弟兄准备插手编辑部的事情,被刘芳菲狠狠教训了一通,估计近十年都不敢再提这茬。
刘芳菲起了危机感,赶紧把自己的钱拿去投资了酒楼,跟她合伙的还是罗浮身边的艾叶。她们主打姐妹酒楼,只接待女性用户,一时间许多京城的女子都喜欢在酒楼里举办诗会,生意很是红火。
吴曼娘听说了好久,一直没来得及去吃,这下子赶紧拉起金思巧往回奔。编辑部在吃饭的时候可不讲什么上下级,动作就只剩寻常吃食了。
与此同时,已经成为京城小富婆的刘芳菲并不在编辑部敲算盘,而是在印刷厂跟米芽一起为即将推出的杂志选纸。
火花报在入冬的时候推出了《火花小说》杂志,专门刊登小说投稿。杂志也是半月发售一次,大小只有报纸的一半,但页数足足有24页。里面除了固定的三篇主打长篇连载,还有中篇和短篇小说。最近编辑部还举行了微小说大赛,获奖的作品也被刊登在了上面。
格外突出的是,《火花小说》的封面是画师画的小说人物,每一期都不一样。遇到特别的期数,封面还会被印刷成彩色,尤其亮眼。不少读者都会将封面收集起来,当作海报贴在家里。
在罗浮发表了有趣的四格漫画之后,许多画师都开始尝试漫画这一体裁。一时间编辑部收到了大量的漫画投稿,数量仅次于小说。于是,编辑部决定再开创漫画杂志《火花漫画》,由一些娱乐版块的小编和合作已久的评论员冉檐飞一起负责。
不过和小说不一样,漫画的印刷对纸质的要求更高。用作封面的光滑硬挺纸倒是很合适,无奈造价太高,批量印刷的话,编辑部根本吃不消。好在印刷厂集思广益,制作出来了好几种更便宜的纸。
刘芳菲面前摆了一条长桌,每隔一段距离,桌上就会放一叠裁好的杂志大小的纸。桌子的另一头散乱地站了许多人,有的是印刷厂里的老工匠,也有来实习的女校学生。
桌子上都是米芽筛过一遍后留存下来的纸。不过最终的选用还是得由甲方刘芳菲来敲定。
刘芳菲走上去,先用指腹摸一下,再轻轻搓一下。接着,她拿起旁边的印刷滚筒,滚了一截,将纸拎起来看墨迹。如此全部都试了一遍,她最终停在了其中一份纸面前。
米芽瞧了一眼。她也最看好那份纸。
“第23号是谁做的?”
为了公平,只有制作人知道自己是多少号,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不允许说出来的。
米芽的话音刚落,制作人们就窃窃私语起来。一位女校的实习生穿过人群,走了出来,连刘芳菲都有些惊讶。
“是我做的。”
陈璋希半是腼腆,半是兴奋,一时间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