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太平难得,因此除夕夜的兰平城格外热闹。
家里没有炭火,李时意便在灶子上生了柴火,一个人坐在火边望着烟火璀璨的星空,耳边是此起彼伏的爆竹声。
心里,是沈淮襄临走时撂下的两句话。
她自然相信,陈福生救她,是要她好好活着。沈淮襄更是在他走后的日子里,助她良多,亦是再造之恩。
他们都救过她的命。唯一不同的是,陈福生已经死了,而沈淮襄还活着。她不能再为陈福生做什么了,而沈淮襄,她却还有机会报答,她也一直在竭尽所能地报答。
她已经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别的选择了。
她明白沈淮襄的意思,但是她已经不能再多做什么了。
即便他为她做了那么多,她也只能后退,即便是他生气难过……
她乱糟糟地想着,直到爆竹烟火渐渐势弱趋于安静,困意才席卷上来。她抽了灶子里的柴火,回到耳房去睡。
屋子年久失修,即便是将被子严严密密地盖着,她仍然感受到了阵阵阴冷的风吹过。
她蜷作一团,睡了一夜,依旧手脚冰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就堵住了,脑袋也沉重起来。
完蛋了!
李时意默默哀叹,感染风寒了。
头晕,鼻塞,颈椎疼,手脚冰凉。她一点儿也不想动,索性滚了几下,将自己更严密地裹起来,继续睡过去。
睡着睡着,她又觉得身上热,挣扎着将被子踢开。刚一踢开,她又觉得冷了,又连忙裹上。
几次折腾下来,她发现自己的脑袋更沉了,一睁眼,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冒金星。
喉咙里像是烧着了一样,干涩刺痛。
****
大年初一的清晨,各家各户又开始点燃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串似的爆竹,噼里啪啦响了一早上,大街小巷满是淡淡的硝烟味。
沈淮襄走出侧门的时候,四五个孩童正你追我赶地抢两串糖葫芦。不少的人户已经开门了,正在清扫爆竹留下的残渣。
天上,飘着若有似无的雨。
他的视线从长街移到斜对面老旧的门扉上。
想起住在里面的人,心里不由一阵气闷。
想他沈淮襄,即便是在繁华帝京里,在一众风流倜傥的皇子王孙中也算是出类拔萃,拥踅无数,连公主都得哄着他,怎么到了她这儿,成了热脸贴冷屁股了?!
“公子,外头冷,你还是回屋吧。”景川见他已经站了许久了,只能过来劝。
沈淮襄抬头看灰蒙蒙的天空,并没有回去,“什么时辰了?”
“辰时末了。”
都这个时候了,对面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她可不是好逸恶劳之人……
“你去,看看她在做什么。”
他在这里站了那么久,眼睛就没离开那个地方,景川不用问也知道他所说的“她”指的是谁。
他走过去,敲了好几次门,里面都没有任何的反应。
没办法,他只能回去禀告,“门是从里闩上的,不可能是出门了。”
人在里面却不应声,这不是她会做出来的事情啊……
该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想到这个,沈淮襄再也顾不得其他的,立刻走过去,又敲了几次门,“时意,你在不在?在的话应一声。”
吵架归吵架,但为了置气就不管不顾就不行了。
再说李时意也不是那样的人啊。
这么想着,沈淮襄后退了两步,抬头看不算太高的院墙。
景川后知后觉,“……公子!”
他正要开口拦着,但是沈淮襄已经抓住墙头,翻身越了过去。
景川:“……”堂堂王府公子,竟然干翻墙这种梁上君子才会做的事情,还干得这么得心应手!
“时意……”
沈淮襄进到院子里,却没看到人,周遭冷冷清清的,便一路走进去,却在耳房见到了已经烧得满脸通红的李时意。
“时意!”
他顿时大惊,连忙过去叫了几声,也不见回应,便用被子将人一裹,直接抱了出去。
到了门边,他用膝盖将人顶着,腾出一只手来开门,景川就在外面,见状,也是吓了一跳,“公子?”
“请孟大夫。”
“是!”景川拔腿就跑。
“等等——”
已经跑了好几步的景川又倒回来,“公子?”
“还有梅姑和九娘。”李时意现在生病,身边不能没有妇人帮忙照顾。
“是。”还是公子贴心。
大过年的,被人从家里抓过来的孟大夫倒是好脾气,给人切了脉,才道:“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姑娘旧伤未愈,如今风寒入体,兼之心有郁结,才会如此来势汹汹,吃几服药发散出来就好了。”
心有郁结?
沈淮襄闻言一愣,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梅姑和九娘也是得到消息匆匆赶来,见到昨天还好好的人此时烧成这样,亦禁不住嘀咕,“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
“哎呀别说了,煎药去。”
“小意……”
迷迷瞪瞪中,李时意忽然听到有人在喊她,声音很熟悉,但又好像暌违许久,显得有些陌生。
她抬起头来,四处寻找,却只见一曲江水,顺着江水而上,是熟悉的故乡田野。
一个人隐在高高低低的杂草丛中,朝她挥手,手中的麦穗在柔和的阳光中熠熠生辉。
“福生……”李时意鼻头一酸,哭了出来,“原来……”原来你没死啊。
难怪那么久了,他从来不入她的梦。
“福生……”她呜咽着向他跑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中间隔着的那条河,越来越宽了。
她惊恐抬头,却又发现他其实离得很近很近,近到跟他说话如同对案交谈。
陈福生还是那个样子,脸庞宽厚黝黑,眉目温和,握着麦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