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麻纸糊住的窗户,道:“李阿娘,她若愿跟了我走,你和乡里别拦着。若不愿,还是要和你们一起回去,之后将她每月详情写了字寄给我看。”
“好!使得!”里正没细听她究竟提了什么要求,只管一口气应了下来。
梁羡玉足尖碾了碾地,慢慢道:“那您听好了,孙虞侯和我说王县令确是太尉之子,也是官家的舅子。太尉府势大,唯有名声是他们的要害,如今谁都不知他们要做什么。不过呢,这事总归他们不对,大概也不想闹大了去,再等一等,就能知晓他们要使何手段了。”
“等?他只说了要我们等?没说别的?是不是你没带东西去……”里正惊魂未定,听她说到太尉府心跳就没下来过,怀疑这是缓兵之计,再说了,这梁羡玉指不定就是收受了财物替人安抚他们……
梁羡玉眼底微冷道:“您不用猜是不是给的不够多,都在东京里头当差了,不差这三瓜两枣,也用不着疑我,我真想要什么,到这时候了,也没必要遮着掩着。”
说完,梁羡玉就走开了。
第二日果然仍旧没什么动静,只下午时分,厢典兀得指挥了几个青衣短打的汉子挑来七八担朱漆描金的大食盒,稳稳落在庭院当中,梁羡玉还没从窗口那里看到时,鼻腔里先嗅到了那股甜腻腻的香味。
她靠在窗下,睁大了眼儿,看见依着房檐底下的阴凉,僧人们肩扛大条案,一气儿将那近十只条案摆成长龙,在头这边都看不到尾。
青衣汉子们则次第揭开了顶上的食盒盖子,手脚麻利地拿出各色从食碟子摆在案上,粗打眼看过去,有包儿、夹子、元子、豆团、油炸千层儿等,甜香就是从这里来的。
梁羡玉喜欢吃些甜的,深吸了口气,还没闻尽兴,只见汉子们又打开了另一批食盒,取出梅红匣儿盛贮的金丝党梅、香枨元等带酸的果子。
食盒开完了,又从外扭进来数个腰系青花布手巾的妇人,人人背上挑了根扁担,左右悬了物事。分了两类,一类是左炉右盒,一类是两边皆是大圆桶,前类妇人到了条案前头站定,后类在条案最末站定。
眼见一切都停当了,厢典满意捋了捋须,神气地站在庭院中间,向着东西两侧的窗子高声道:“雍王和宗参知家三娘子的喜膳点心送到啦,快出来尝尝,沾沾喜气,但也别挤,东西多着呢,人人有份!”
梁羡玉好些日子没吃过甜食蜜饯了,拼着脚伤也跟了出去,先到了左炉右盒的妇人那里领了杯茶喝,暖茶一下子温到心口,连在生的闷气都消散了不少。
钻到前头条案去的二姐折回来,拈了块豆团举给她,“大姐,这闻着就香,指定很甜,你尝尝!”
梁羡玉咬了口,糯米包住了赤豆,最外层的黄豆粉甜得生津,她忍不住三两口咽了下去。
周围人也都吃了,纷纷道:“细米做的糕,寻常时候哪里吃得到?多亏了这雍王娶妻,才叫咱们吃上一口好的!”
“错了!你怎么吃别人的,还把人家的消息传错了?雍王是纳侧,不是娶妻哩!”
“又有什么分别?反正管咱们这一口就够了!哎!别抢我的!案上不是还有吗?”
梁羡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和二姐携手从案头一直吃到案尾,把又香又甜的从食尝了个遍,还拿了几颗党梅吃了,到了案尾,都掩口打了个嗝儿。
梁羡玉一直以长姐自居,时常端正了身板教养二姐,这番只觉有些出丑,便对了二姐笑,笑里还有警告——她最好马上忘了这事,当没看见。
“大姐,你一笑,可比板着脸好看多了,整天像个小老太婆一样。”二姐哼哼了一句别的。
梁羡玉作势要打她,被她笑着抱了个满怀,二姐一边道“我错了我错了”,一边将她扯到了案尾的妇人那里。
梁羡玉揉了揉她的小发髻,没和她再计较,指了指木圆桶里发紫的熟水问那妇人道:“阿嫂,这是什么?”
那妇人只管拿白瓷碗斟了给她尝,笑道:“紫苏饮子。迎客饮茶,送客用香饮子,这可是东京城旧俗。”
梁羡玉和二姐一人一碗喝了,都道:“好喝是好喝,要是再甜些就好了!”
那妇人哎哟了一声,“这还不够甜呐?浇了几十盏蔗糖进去,娘子们莫要说笑了。”
梁羡玉将两只碗叠了还她,道:“这么大的桶,浇那么一点哪里够?最少兑半桶进去才够。”见那妇人吃惊得张大了嘴儿,笑道,“同您说笑呢,得多谢那雍王成婚,不然我和二姐只怕喝不到这等甜露!好喝的。”
这一顿午后加餐后,梁羡玉心情好了许多,她养着伤,除了操心乡里事,也渐渐想替自己一家人在东京找个生计。
故而她养了一阵子,伤好后用了去殿前司的同样借口,溜到外头看了看东京城百姓都在做些什么生计。
如此平安无事地过了两个月,汴河冰消瓦解,两岸柳梢变绿,福田院门外的军校竟也悄悄带人撤了去,如孙吉所言,是太尉府发善心了。
才走没几天,里正就将乡里受灾数目做成了册子递上去,衙门派人来传话,不日就会下发补偿和抚恤之金。
乡里人高兴得议论起回去之后如何用这笔银子整治田地、修补屋瓦,可还没高兴两日,里正亲自到衙门都没要到银子,那里的人说是文书需得各部盖章,一时下不来。
有几次里正实在要得急了,就给个一二贯的,谁都能看出是按捺住他,叫他不要闹事。
这般打发叫花子的行事,摆明了要给乡里人些颜色瞧瞧,叫他们吃几顿苦头,以后还敢不敢就这样越级上告!还告的是太尉府的衙内!
里正急得整日里外乱转,福田院只开到初春,这眼见着马上就要关了,领到的那点钱哪够回乡,留下来等又要赁屋……再说春天一到,地里就要下苗了,一两日都耽搁不得!
他煎熬了十几日,忽然有一天兴冲冲跑回来,说要大家伙儿凑钱买猫!
话传到妇人这屋时,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里正要做什么。
来传话的郎子笑道:“这可巧了!永顺水门内染院桥那里有户人家,叫孙三,卖热肉的。家里养了只猫儿不让见人,都猜是虎斑,过去很贵,现在常见。谁知那天叫邻居看见了,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