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欺玉> 晋江独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晋江独家(2 / 2)

不已,几乎喘不过来。

她心中全无重生的喜悦,只有茫然无措一点一点蔓延至全身的恐惧。

怎么回来了呢?

她以为她已经解脱了,她以为她不会再和他们相见。

怎么,怎么回来了?

是要再一次成为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替身摆设?

再一次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再一次成为他们政治联姻的筹码?

再一次成为他们弃若敝履的棋子?

崔照玉掩面而泣,似乎要将前世今生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不甘尽数发泄出来。

不论眼前是南柯一梦,还是造化弄人令她重获新生,这一回,她要为自己而活,绝不重蹈覆辙。

“女郎,你可是又不舒服了?”

外间的婢女夏娘听闻动静,匆匆而入,珠帘在她身后叮叮当当晃动不止。

夏娘扶着崔照玉坐起,在她身后放了两个引枕垫着,这才掏出帕子轻轻为自家女郎拭泪。

自打女郎被萧三娘推落水,已经缠绵病榻三日有余,高烧不退,期间半梦半醒,胡乱呓语,偶尔清醒片刻,又咕哝着不舒服,昏厥过去。

夏娘在崔照玉入府那一日就被崔丞相派来伺候。崔照玉待人和善,平易近人,她们二人虽是主仆但胜似亲人。如今见她神色戚戚,夏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跟着眼眶也红了。

萧三娘即豫章公萧承钧之女萧萼华,崔丞相之妻大萧氏的侄女,算来与崔府有一层表亲关系。

此次推崔照玉落水,只因她见不得崔丞相之子崔敬峤对这个认回的养女倾注过多关切,一怒之下就将人推进了府里的池塘。

眼下春寒料峭,那池水仍是冰冷刺骨,这一推,让崔照玉足足在床上躺了三日,更是去鬼门关走了一圈。

崔照玉垂下眼眸,前世记忆如流水般涌进脑海,心脏仿佛被尖锐银针刺入,密密麻麻地疼。

上辈子莫说她落水后大萧氏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待她醒来后,大萧氏还让她去给萧萼华道歉,只说她不识好歹,认不清自己的身份。

那人尖刺的话言犹在耳:“呵,你不过一个我们崔家认回的外人,别给了三分颜色就开起染房来,摆正你自己的位置!”

末了,恶狠狠地警告她不要靠近崔敬峤。

侄女是亲的,至于养女……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谁轻谁重,一目了然。

上辈子她傻傻地因此反思自己,真的听了大萧氏的话摆正自己的位置,经此一事愈发小心翼翼地讨好对方。

如今,她只觉可笑,笑大萧氏,也笑自己。

明明落水的是她,明明受到伤害的是她,她为何要向罪魁祸首道歉?

她扪心自问,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没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大萧氏。

作为养女,她知恩图报,尽心尽力侍奉大萧氏,大萧氏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便是让她起早贪黑为大萧氏做饭即使对方根本不会吃;让她跪在佛堂几个时辰为大萧氏抄写所谓佛经即使对方根本不需要;让她无论风吹雨打都要照顾大萧氏院子里的花即使对方看都不看……

诸如此类,一桩一件,无疑是将她当作奴仆使唤。

那时候她想,崔府给予她家世,让她从一个小小乞丐变成相府千金,她做这些也是应该的。

眼下想来,怕是大萧氏早就将她当作跳梁小丑,心里乐开了花罢。

夏娘见她双眼挂着晶莹泪珠,心下难受不已,忍不住上前轻轻揽过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肩膀处:“女郎莫伤心,奴婢一直都在。”

她尾音落下那一刻,崔照玉眼角挂着的泪珠也随之滚落面颊。

夏娘虽是婢子,但给予她的关怀比所谓养母多得多。

她低低笑了,笑自己上辈子的愚不可及。

这次,她绝不会再重蹈覆辙,她宁愿回去当她的乞丐,也不愿再要这什么相府千金的身份。

崔照玉回神,令夏娘准备清粥小菜填了肚子,这才恢复一点力气。又叫她为自己梳妆打扮,她要去见大萧氏。

夏娘见女郎醒来后仿佛变了个人,和从前不大一样,多了些历尽沧桑的平静。她只当女郎一病新生,心下对其愈加怜惜。

崔照玉见夏娘拿出一套紫色的衫裙,她摇摇头,让夏娘收回去,换成平民百姓常穿的素白色。

上辈子她刚入崔府,害怕被崔丞相他们赶出去,于是小心翼翼地讨好他们。她得知崔丞相原来的千金崔芳娇喜欢紫色系的服装,便常穿紫色,讨他们欢心。

想来,那时候自己在他们眼中定是如同东施效颦一般滑稽可笑。

崔照玉收拾妥当,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出,金黄的阳光笼罩住她,暖融融地驱散周身以及心底的寒意。她握了握拳,朝着大萧氏的榕安院而去。

再见到大萧氏,崔照玉以为自己会上前质问她,痛骂她,指责她,然而她什么也没做,但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两辈子,从来没有这般平静过。

恰逢崔丞相下朝回府,二人见到她前来略略惊讶,应是未料到她竟然醒了。

崔丞相先开口道:“阿照,你不好好休息,怎么过来了?”

崔照玉四平八稳、规规矩矩地朝他们行礼,仪态挑不出一丝一毫的错处。上辈子那些人骂她是捡回来的野丫头,骂她是赝品粗俗不堪,她不甘心,于是什么东西都拼了命地去学,力求做到最好,让人挑不出错来。

饶是如此,仍堵不住那些人的嘴,那些人还是骂她东施效颦、鸠占鹊巢的外人。

思及此处,她嘴角动了动,扯出一抹牵强的笑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崔丞相、崔夫人,你们的养育之恩,阿照铭记于心,必不敢忘。只是,既然阿照并非你们亲生的,阿照也绝不会想着霸占什么,就让阿照离开崔府吧。”

此话一出,如平地惊雷,崔丞相与大萧氏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