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知就这么和小宫女搅和到一起,宫里的女人,全部都属帝王,二皇子这是逾越之举。 更微妙的是,云昭仪也在此时被诊出喜脉。 父子二人齐齐添丁,撞到一块,多少叫当爹的有些尴尬。 天庆帝发了火,把二皇子叫到跟前狠狠骂了一顿, 如此无法无天,不训是不行了,他的一张老脸往哪搁。 天庆帝当场让盛德传他口谕,拟一道圣旨,着令二皇子去守皇陵一个月。 去跟祖宗们反省赎罪! 曲凝兮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二皇子已经启程出京了。 “昨日连夜就动身了,”映楚低声道:“陛下动了怒气,不让他多做逗留,还拒绝了皇后娘娘的求见,呵斥她子无方,身为皇后,管辖不当。” 映楚的语气满是看戏意味。 先前,皇后捡到一纸情诗,想用这个做筏子,趁机污太子一手。 这下可好,她的儿子直接庶子都揣上了,是谁秽i乱宫闱? 曲凝兮跟着露出笑意,她高兴的是,二皇子离京,会让她的压力减轻不少。 他自顾不暇,想来就不会一门心思对旁人做什么龌龊手段了。 陛下与皇后,就是子无方,前不了解他那一对子女的秉性,而后了解,但是纵容。 二皇子暂时蹦跶不起来了,剩下一个明婳公主,她尚且处避风头阶段,以此逃避和蒙弈淮的婚事,但不得不防。 明婳得知王锦意为她证,而后是否深入探查此事?她知道王锦意想娶她么? 曲凝兮不仅让阿束暗中留意她,还厚着脸皮拜托了映楚。 她没防备之下被明婳暗算一回,绝不会再来第二次。 如此了几日。 尚京的街头巷尾,不知从何处起的源头,突然在暗暗流传一个秘闻。 说是太子殿下身怀隐疾,访遍名医,正重金寻求杏林高手。 这等宫廷辛秘,最是让人津津乐道,闻无不哗然,不消几日,就传遍了各处。 换做别人也就罢了,居然说那位神仙似的太子爷! 太子殿下芝兰玉树,朗月入怀,瞧着就不沾烟火气,跟那些世俗欲i望隔着万八千里。 可正是因为这,似乎传言更加可信了! 这世间,人食五谷,七情六欲,哪有谁生来断情绝爱的? 他莫不是真有难言的苦衷? 况且,上苍给了他这等尊贵身份昳丽容颜,总得收回去点什么,对其他人公平,比如说雄风? 小道消息很难揪出源头,而且人们对此事的兴趣难以遏制,他们震惊又好奇,还伴随着同情不忍,根本堵不住散播的速度。 哪怕明面上不敢妄议太子爷,可暗地里有人煽风点火,已经许多人为此担忧了。 风华绝代的太子殿下,有朝一日该不会遁入空门吧? 谣言还引起了一部分反弹。 有不少读书人崇敬裴应霄,翩翩君子克己复礼,他学识出众,待人温和,堪称天下学子典范。 而这般洁身自好,居然被用来泼脏水,空口白话胡言乱语,何等侮辱! 尚未娶妻身边就该干干净净,否则与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有何区别。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不修,何谈其他。 读书人极为愤怒,差点就想把这事搬到台面上与人争论一番。 谣言不一定止智,有时越是离谱,越广为流传。 就连书院里的曲允邵都知道了,他们那群半大不小的小子,正是对雄风到好奇的年纪。 曲凝兮听说时,立即猜到了她的姑母。 她亲耳听皇后和绣湘谈论此事,是否因为二皇子被罚去守皇陵,姑母气急败坏了? 曲凝兮的心不由沉了下去,没有人阻止姑母的决定。 她这惹怒裴应霄,会牵连许多人。 又了两天,流言不止不息。 不得不说,皇后这招很阴损,但却很有效,太子无法自证。 就连文武百官都不装聋哑,心中愤愤,不好直接说让御医给殿下诊脉,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侮辱! 大臣们索性趁机谏言,恳请陛下尽快定下太子妃,让太子成婚。 这事以前提两次,太子年岁到了,理应成家,为皇室开枝散叶,以定民心。 但被陛下挡了回去,裴应霄本人也说不想早娶妻。 天庆帝未到不惑之年,目前龙体康健,臣子们闭了嘴,不急这一两年。 可现在事情闹成这,不堵住悠悠众口,如何收场? 他们不仅上了折子,人选都准备好了,提名陆家女与郑家女。 天庆帝看了折子,在朝堂上面露不悦。 二皇子刚惹事,太子就闹出这一茬,兄弟二人是故意的不成?一国储君传出这谣言! 他训斥了太子,勒令他尽快解决。 太子妃的事情没落定,反倒是裴应霄需要面对一场无妄之灾。 东宫上下哪不清楚是谁的手笔,对曲皇后恨得牙痒痒,巴不得二皇子别回来了好。 ******* 转眼是中秋节,宫里不筹办宫宴,大臣勋贵们得以在家中各自团圆,喝酒赏月。 每年的春萝湖,都有画舫表演,在湖面上秀歌舞花火,很是热闹。 曲允邵一直惦记着要去玩,周氏答应了他,早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