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乍着胆子抬头看向了青年。
这一下,四目相对,不知是谁先撞入了谁的心里!慕容琬只知道,从那天开始她的心底深处便有了一个身影,再也忘不掉了……
其实那天太子从皇上的御书房出来,本要直接回宫,忽然想到御花园中母后最爱的紫薇花此时开得正艳,便特意绕了个路,来到园子里仔细拣选了几只,欲送至坤宁宫。哪知偏逢骤雨,他便命小太监前去送花,自己则在亭内避雨。不想竟见到了同来避雨的慕容琬。
二人在亭内说了会儿话,慕容琬已没有了初见太子时的局促,与朱瑞安谈笑自如。朱瑞安见惯了对自己唯唯诺诺,大气也不敢出的闺秀,而慕容琬的明快率真犹如一道光,一瞬间点亮了他压抑忧闷的太子生活。两人聊得很是投机。
皇后娘娘的侍婢取伞寻至凉亭,慕容琬便向朱瑞安行礼告退,朱瑞安竟生出了些许不舍。再后来,太子殿下选妃,皇后娘娘本就喜欢慕容琬,便找机会拿着几幅世家少女的画像,婉转地探问太子的意见。太子的目光在慕容琬的画像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皇后娘娘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便寻了机会回禀了皇上。皇上听后亦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后面的事,便水到渠成了。
只是……慕容琬翻了个身,斜靠着迎枕……
直到她嫁入东宫,真正开始了太子妃的生活,她才知道太子看似表面风光的背后,实则亦多烦忧。朱瑞安的天资平平,在皇上的六位皇子中并不出众。只因他是皇后所生,又是皇上的长子,身份尊贵,无人可及。选他做太子,无人敢有异议。
皇上朱显仁当年的登基之路凶险非常。他虽先皇长子,但却是一位仅居嫔位的妃子所生。他灵心慧性又敏而好学,在众位皇子中耀目非常,因此,朝堂上为立嫡还是立长,争论了很长时间。最终先皇顾虑皇后母家的势力,便立其所出的朱显睿为太子。
然而随着朱显睿入驻东宫,他凶狠残暴的本性逐渐显露。他视朱显仁为致命威胁,连同皇后,几次三番欲取他和他母妃的性命。朱显仁自知如不能坐上天下最高的那把御座,只怕太子登基之日,便是他命丧黄泉之时,于是,便开始了惨烈的皇位的争夺。虽然最后他如愿君临天下,将废太子永囚天牢,但由此引发的大周朝堂动荡,直至过了三年,才得已平息。
朱显仁至今仍心有余悸,他不愿旧事重演。加之皇后母仪天下,德行垂范后宫,后宫诸妃对她尊崇有加,因此选朱瑞安做太子最为稳妥。于是,皇上便早早将他册立,将朱瑞安当做大周未来的储君培养。
慕容琬与太子确实过了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然而,随着皇上将一些政务交予朱瑞安处理,他深感力不从心,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皇上严苛的要求,以及诸位大臣、皇子们审视的目光,朱瑞安束手束脚,生怕被人拿住了错处。但越怕错就越出错,在几件事情处理失当后,他接连被都察院参奏,皇上动了很大的怒气。
偏偏此时,三皇子朱瑞佳主导的几项水利设施圆满完成,恩泽几州的百姓,朝野上下口碑极好。两相比较之下,朱瑞安的脾气愈加急躁,他开始暗自结交权臣,豢养门客,慢慢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慕容琬深知让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承担与他能力不匹配的责任,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朱瑞安已是骑虎难下,而倘若大周易储,更会将他、乃至整个慕容家族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试想新的储君如何会愿意留着前太子这样一个威胁?何况朱瑞安的身份仅次于皇上,端的是尊贵无比。想必皇上亦深知此理,故而虽对他颇为不满,但仍是让他这个太子做了十几年。
慕容琬十分理解朱瑞安的处境,尽管对他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可,但她知道朱瑞安最需要的是肯定,而不是非议,特别是来自身边人的支持,对他而言,尤为可贵。所以,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开始为他一退再退了呢?慕容琬记不清了。或许自那次凉亭内的相遇,她的心就已经不由自主地向朱瑞安倾斜了。
安息香不知何时已经燃尽,殿外雨丝如瀑,打在明黄的琉璃瓦上,啪啪作响。慕容琬有些烦躁。她翻了几次身,脑中不断闪过父亲进退两难的焦灼,母亲无可奈何的叹息,朱瑞安目光殷殷的切盼……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这些情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一个时辰过后,窗外雨声才渐渐止歇。想到明日定会是个晴朗的好天气,一切重归干净清明,慕容琬心绪慢慢平复,睡意缓缓上头。“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她感慨道,随即长舒了一口气,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