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44) 李淳风自然知道大灾要来了! 他又观察了几天, 到底是写了折子往东宫送,旱灾已见端倪。根据经验,北边旱情一旦严重, 南边水灾的可能就比较大。 当然了,他只是说可能性比较大, 并不是说一定会有。这种事说出来是要负责的!到了这个程度, 正好圣人和皇后的身边都有可信赖的术士了。那自己正可以以身体为由,致仕了。 只是……人吧,还是太重视名声了。决定都下了,还是忍不住去了公主府。好叫人知道, 自己真不是没本事的。结果被公主给拿住了! 如此也好!公主的气运极旺,她说有灾情那就真有灾情。 但是折子上, 他不能提公主。这位公主聪明已极, 正躲着不想出头呢。那正好, 自己就出头了。因着他的身份也特殊, 折子一进来, 李弘就见了。 从进秋以来,旱了吗?李弘几乎一天都不出这个大殿, 没那个时间。早起天还黑着呢, 不到半夜休息不了。一天见不到两头的太阳,是不怎么注意这个雨水变化。 看着跪坐在下面的李淳风, 李弘把折子合上,“有几分把握?” 李淳风便道:“天道尚存一变数,更遑论其他!殿下问了,臣只能说,九成。” 那这就是笃定了。 李弘把折子打来再看,这个折子自己没法批复。赈灾是施恩, 施恩的事得叫父皇去做。于是叫了专人传递折子,务必尽快递到圣人的手里。 等折子递走了,李弘才看李淳风,“李太史当的起国师之称了。” 李淳风一愣,忙谦虚:“臣之本分而已。” 李弘就道,“是啊!为臣之本分,该是为君分忧。治理天下,哺育百姓,李太史当谨记才是。” 是!臣谨记。 李淳风告退从里面出来,回头看了一眼,心里暗道一声可惜。可脸上不敢有丝毫露出来!却也知道,太子对那位明崇俨的,不怎么喜欢。太子觉得,便是有些阴阳术士之道,也该放在正事上。整日里说些神神鬼鬼的,非臣的本分。 可见,东宫对这样的事其实是深恶痛绝的。 这边正思量呢,身后追来一个特别俊秀的小太监来,是太子的近身内侍,就见他微微一笑,开口就道:“殿下吩咐了,太史公最好是先去山下等着,怕是圣人随时有传召的。” 是! 李淳风赶到山下的时候都下半晌了。而今山下有小店能歇脚,他到了,见山上无人下来,便下去守山门的侍卫说了一声,告知他到了,若有传召,就不用宣旨的人再跑了。对方也没为难,很客气的请他去一边只管歇息。 到了店里不敢要酒,就是随便要了一口吃的,再来一壶热水就可以了。若是能叫我洗把脸方便见驾那便更好了。 拿了汤饼正吃着呢,就见有两人前来了,走的好似有些累似得。在山下磕了头,而后起身,朝这边的小店来了。 店家取了几个汤饼,水瓢里舀水等着。这两人过来,穿着看着还行,结果一个人拿了汤饼,一个人递了水囊来,店家把水瓢里的水灌进去递过去。那边递了一把钱来,这个交易就算是完成了。 等人走了,李淳风才问,“那是什么人呀?”不是朝中人,“求什么事呀?” “皇后的娘家侄儿,每日里走来,磕个头,再走回去。每日都是如此,寒暑不辍,雨雪不止。” 李淳风慢慢的嚼着汤饼,若有所思。 正吃着呢,山门口有人喊了。果然是圣人宣召。 李淳风上了山,看见的是皇后。 皇后站在一副舆图面前,“圣人乏了,修养着呢。你奏报的事,本宫已然知道了。”她的手点在长安这个地方,而后皱眉,扭脸问李淳风,“去安定府上了?” 李淳风眉心一跳,忙道:“是!臣……去了公主府上。臣老了,病体难以尽忠。公主跟孙道长常有消息往来,臣听闻孙道长打算去云游,也不知道去了没有。若是已然走了,臣便不跑这一趟了。再加上,臣忧心旱灾水灾,路上不太平。原不过是顺口提了一句,公主怕是种了不少冬麦,知道灌溉之紧要,盯着农时呢。这自然也就知道天旱了。臣本不是太确定,但公主言说,既然有端倪,就该叫朝廷知道。若是不准,臣损的是名声。若是准了,救的是黎民百姓。臣听了这话羞惭的很,便赶紧上了折子。” 武后笑了笑,没再问这个话,只追问道:“到底有几成把握,实话实说。” “九成。” 武后皱眉,摆摆手,“下去吧。” 是! 等李淳风走了,武后焦心了半晌。还是起身去找圣人去了。 圣人的头疼又上来了,这种疼……就如同什么东西在脑子里搅动,之前按摩还能起到一些作用,可现在,好似作用微乎其微了。不知道为什么的,说疼就疼起来了。疼起来之后,真能疼的满地打滚。 刘仁一脸焦急的在边上守着,太医们围着又是针灸,又是熬药的! 武后皱眉,说太医院:“想想法子,这么疼下去怎么得了?” 可这有些药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无用了。 太医里有个生面孔,年轻一些的,他直接站出来,“臣……臣想试试用针刺百会穴。” 其他太医便变脸了,百会穴乃是人体大穴,怎么敢? 武后看这年轻太医,“秦鸣鹤?” 是臣! 武后就道,“百会穴……你先给本宫刺一下,针扎一下,能有什么危害?先拿本宫试吧。” 臣万死。 明崇俨忙跪到边上,“用臣吧!娘娘玉体贵重,不可!臣晓得医理,要紧不要紧的,臣知道。” 武后点头,催秦鸣鹤,“试吧!快些。” 针刺百会穴,挤出鲜血,明崇俨就点头,“放血之法,看着怕人,其实不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