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可不仅 , 不仅仅是一位够突破金军大营的猛 将豪侠,如果 括他,那有点不够全。” 随着李晓诗的话语, 露疑问, 有的甚至擦起了汗。 不是吧, “仅仅”了? , 还不够全? ——当不够。 “公元1172年, 辛弃疾被派到了处于宋金交汇处的一个城市, 滁州, 担任一地长官。在出发前,正好到了元宵佳节, 辛弃疾站在繁华得不可一世的临安城中,望着阑珊的灯火,写出了千古名篇、可以称作是元宵节诗词巅峰绝唱的《青玉案》,他写,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①。” 这的宝马雕车、玉壶游龙,和他即将要去的滁州, 可以说得是天差地别了。 这是南宋繁华都城和都城以外的世界之差。 而辛弃疾,又究竟在灯火阑珊处望见了谁呢? 是与他相伴的妻妾, 还是体己知音,又或者——是曾经鲜衣怒马的自己? 李晓诗道:“滁州这个地方, 是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地方。原本是山清水秀,但因为连年的战争, 因为宋朝和金的战争,导致滁州变成了一座灵涂炭,城郭成墟的荒凉之地,当地几乎是十室九空,而且危险——但辛弃疾来了,他来得还高兴。” “据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没人愿意来,那还真轮不到归正人辛弃疾来这里做官。就是没人来,差事才阴差阳错落到了辛弃疾身。但辛弃疾高兴,不管怎说,这里算是前线。他在这里够一定程度近距离接触金人,准确把握动向,当高兴。” “在摸清滁州当地情况后,他就着手开始治理这里了。次奏请朝廷给滁州免掉拖欠的税,收拢荒地、还地流百姓,免费租借耕地工具牲畜农,组织百姓砍树烧窑等等维系计,越来越多逃亡在外的众闻风还乡,辛弃疾又开始治理城镇,给商业降税,修建商业区,招待所客栈等,吸引了四八方的商人,给当地带来了经济的恢复,后他再用这些钱去修缮城市,投入到滁州城的建设中。” “半年多的时,滁州就从不毛之地变成了‘商旅毕集’的繁华之地,农业丰收经济繁荣,完全看不出一点之前的荒败景象了。” 李世:!!! 这是什人才?! 半年时恢复了一州之地的机,这政绩已经不仅仅用“斐”来形容了。 不仅会写词,会打仗,还会治理城镇,更是一颗赤胆忠心,这的臣子,哪个皇帝不要?哪个皇帝不是恨不得把他捧在手里? 刘彻闭眼偏开头。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看。 不看就不酸。 诗词不诗词不重要,问题是搞钱还打仗,这馅饼怎就又砸到宋朝皇帝头了呢? 就是这个时候,观众才懂得李晓诗所说辛弃疾“不止这”是什意思了。 做官治理的不少,写出优秀诗词的不少,会打仗以一敌十的更不少,或者说,拥有这里头随便两个特质组合的人,虽少,但绝对不是没有。 但……者兼并,且每一点都做到了足够优秀的地步,这的人就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许多皇帝都觉得心里酸溜溜的了。 这宋,踩什狗屎运了…… 李晓诗摊手手:“虽看着厉害,但实际这些措施据说都是辛弃疾在《芹十论》和后来的《九议》中提到过的,只不过没人愿意用而已。” 各代皇帝:@¥%…… 暴殄天物。 我啐! “而且不止这,刚刚说过了,因为滁州离金国近,辛弃疾又时刻关注金国动向,所以他够得到更多的消息——他看到,金国内部的统治者在沉迷享受,而且,在更北方的地方,有一个新的族正在兴起、虎视眈眈。辛弃疾满心忧虑,他认为,金国六十年必定会灭亡,而金国灭亡后,南宋怕是要危险了。” “但是,还是没有人愿意理会他。都当这是个笑话,杞人忧天。” 当时宋人不相信的,会被之后清晰的历史一点不差地摆出来,用事实告诉他,什是对,什是错。 1173年辛弃疾看出这一点,六十一年后,1234年,金国灭亡。 而精准预言到这一点,足见辛弃疾的眼光老辣。 难让人不佩服,他究竟是站在什的角度来审视这片江山的——俯瞰全局,筹谋良多。 只是都做了无用功罢了。 “在后来,滁州起色,辛弃疾回到中央,被封了正七品官员。又后来,他被调去江西剿灭镇压作乱的茶匪——辛弃疾终于有机会重新拿起武器穿起铠甲,但却不是对着最杀的金人。辛弃疾带着人前往,中途写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②’的名句。后,这些让朝廷头疼至极多次折戟的茶匪,被辛弃疾用个月就彻底剿灭。” “可剿匪归来,辛弃疾又被调去了文职,而且不管他官位到什地步,都始终是远离权力中枢的,他力太出色,又太过锋芒毕露,北伐的锐意从不收敛,刚正不阿,再加还是归正人,被许许多多同僚嫉恨排挤,导致他之后一直在被各调任的路,辗转各地。” 赵匡胤抿了抿嘴,又抿了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