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满唐华彩> 第372章 新的平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 新的平衡(2 / 4)

一行人动作雷厉风行,系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杀声是从后院传来的,当即往那边赶去。

过了一道院门,迎面,一队叛兵正在府中杀护卫,挥刀之后转头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

“郭将军?”

因郭子仪往日积攒下来的军功、威势,这队叛兵下意识地有些惊恐,往后退了几步,解释道:“我们许久未得到粮饷了。”

“粮饷不日便到了,我正是来领粮的。”郭子仪喝叱一声,大步上前,竟无视这些叛兵,直奔张齐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犹豫着是否上前拦他,执着刀、掂着脚,跃跃欲试。

郭子仪凛然无惧,从他们身边跑过,眼睛一瞪,骂道:“愣着做甚?还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吗?!”

随着这句话,他已冲出十余步,而那队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转身逃出了节度使府。

那边,郭子仪率人穿过甬道,终于看到浑身浴血的张齐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护节帅!”

虽只带了十余人,郭子仪却摆出了早有预料,率大军前来平叛的气势。他麾下士卒奋力杀上,终于是救下张齐丘,驱退了追杀张齐丘的叛兵。

“子仪。”张齐丘扑上前,用带血的手拉过郭子仪,道:“他们率部去投奔李献忠了…”

“我去追!”

郭子仪转身要走,张齐丘已拉住他,道:“来不及了,此事有阴谋…朔方节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后诸事,只有拜托你了。”

“节帅不必如此悲观,也许还有转机。”

张齐丘摇头不已,没了过去镇守边塞的气概,叹道:“他们准备充分,如何还能容我们有转机?”

六月,杨玉环的生日依旧是长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后天气渐热,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烦待在长安,又准备着前往华清宫小住,方便随时沐浴。

冬天泡温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总之是华清宫住得舒服。

薛白作为中书舍人,随在天子左右拟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说的,李林甫临死之前调阅的文书,可惜于宫中没有眼线,或许到时可亲自去取一趟。

圣人仪驾已在准备了,离开长安之前,薛白正在尽力熟悉着中书门下省的事务。

要掌权并非易事。旁人都说陈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无实权的盖章宰相,但其实盖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权力。对于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陈希烈的安排,且还有一大部分旨意,连陈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没有特殊的办法,无非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陈希烈讨差事。

是日清早,陈希烈到了中书门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见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书在看,另一书握着一个石铃在举。

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当初在秘书监两人共事之时。

“左相来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随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总守在老夫门前,何意啊?”

“我刚入中书门下省,对公务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陈希烈摇头不已,叹道:“你啊,还是那般上进。”

“左相过奖了。”

“进来吧。”

陈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没办法了,不再拒绝,领着他进了公廨,让他在外间等着,自己则进了里间,慢吞吞地翻阅着宫中与尚书部递来的公文。

薛白知里间存放的都是宰执才能看的机要文书,也不探头去看,耐心等着,听着偶然响起的卷轴打开的沙沙响,心想陈希烈做事真慢啊。

过了好一会,陈希烈才捧着几个卷轴出来,薛白连忙上前去接过。

“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目光中却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实什么也没想,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拟这样一道圣旨。

渐渐地,墨水已经很稠了。

陈希烈道:“你便数落张齐丘之罪,纵李献忠逃跑、军粮分配不公;再夸赞安思顺之才能,命他权知朔方,尽快平定李献忠之叛。”

“是。”

薛白提笔写了起来。

他虽觉得这件事情不妥当,但既然担任中书舍人,就要把个人的好恶抛除在外,不带情绪地拟旨,完成职责。

须臾,一封圣旨拟好,他递给陈希烈过目,陈希烈看了连连点头,赞道:“薛郎不愧是状元出身,誊写一遍吧。”

其实这种公文并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状元出身。

完成这桩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拟旨宣边镇重臣任命的经历,谢过了陈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么。”陈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道:“但放心吧,安思顺才干与忠诚皆不缺,能任好朔方节度使一职。”

说罢,他把手里的印章一盖,“啪”地一声,动作行云流水。

薛白走出中书门下省,脑中还在想着安思顺一事。

据他所知,不仅是李林甫、陈希烈,其实连杨国忠也认为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对象。

换言之,今日安思顺能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声望,众人对他观感都不错。

方才陈希烈的态度,让薛白都有些怀疑,是否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