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觉心中波澜难遏,如今更觉如此。 只因这一战,她在其中操棋落子,正到尘埃落定之时! -------- 在第三日的夜里,起了点风。 四五月间的豫州多起北风,今日也不例外。 波才并没意识到将营盘驻扎在长社的南方是什么问题,可对皇甫嵩来说,这却无疑是个摆在他面前的战机。 乔琰提供的破敌先决条件,她在信中已与他明言,正需要他直入波才营中,造成些混乱。 信中附带的还有合适突入的位置,正是乔琰和程立这数日来对营盘的观察所得。 她对皇甫嵩有所要求,倒并未让这位左中郎将觉得是什么麻烦之事。 恰恰相反,他以为,所谓里应外合正在双方通力合作之中才有意义。 谁让皇甫嵩可不乐意做什么躺赢的举动。 更何况,在乔琰那封极尽所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未来栋梁的信中,无形间也对皇甫嵩多有吹捧之意。 所谓“不惧皇甫将军不能慧眼识人,明晓战机”,正是对一个将军绝佳且不动声色的夸赞。 既有破敌的目标,又有小辈的景仰之词,皇甫嵩自然是要尽心竭力的。 说不好是否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因为乔琰让田彦以硝石流火之箭作为通知长社的信号,对皇甫嵩也起到了一点提点的作用。 他依然选择了火攻。 傅燮与朱儁作为前锋各领一支突入波才部营帐的时候,皇甫嵩一身轻甲登上了城头。 他的父亲皇甫节就任过雁门太守,他的叔叔皇甫规担任过度辽将军,在他的少时记忆里,对峙外敌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 也正因为这种与寻常的洛阳高官不同的经历,让他在对上黄巾之乱的时候也有着远超常人的冷静。 在他的视线中映照出一点火光之时,他当即抬起了手。 早已在城头上备战的军士紧随他的指令,将熊熊燃烧的火把绑上了城头,几乎连缀成了一片风中灼灼的火海。 而几乎在同时,当先纵马踏破黄巾营地藩篱的傅燮一把甩出了手中的火把。 波才在长社城下驻扎的营地,因去岁大旱,今岁雨少的缘故,虽然也讲究营盘的牢固,却更接近于“依草结营”的方式。 纵然不至形成什么火烧连营的情况,却也足以让傅燮甩出去的这支火把,在落上营帐的一瞬间燃烧了起来。 惊觉起火的波才部士卒刚踏出营帐,迎面而来的便是一杆雪亮的长枪。 傅燮纵马持枪而来,一枪洞穿了他的咽喉。 仿佛是为了与他此举相互应和,在长社城头上恰在此时响起了战鼓。 皇甫嵩发起了擂鼓的指令! 战鼓在夜色中响起,形成了一种有若雷鸣的声响。 这声音伴随着马蹄声将人惊醒,让人猝不及防的心悸。 侥幸没遇上傅燮突袭而来的黄巾提着武器走出营帐,便看到营盘之中似燃起了多处的火。 若只是如此便也罢了,在人本就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难免便会朝着那个最特殊的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 可这一看之下可不得了。 仓促间的不辨方向里,这些本就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黄巾并未意识到那是长社的方向。 自营帐上方越出的视线所见,他们看到的只是天边的一片火焰以及彤云。 而在风势扑面带来的些许热气里,几乎要让他们以为这片火焰并非点着在长社城头,却分明是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烧过来了! 当第一声惊呼在营寨中发出的时候,这种惊慌的情绪当即就扩散了开来。 不过事实上此时的情况还远没有到那么危险的地步。 营中的着火并未造成太多人员伤亡,长社城中所拥有的守军人数也注定了这一番突袭而来的兵卒不会太多,骑兵的比例也同样不高,倘若波才部中的人早早发现此时的情况还可遏制,汉军也非不可战胜之敌。 他们完全可以来得及来上一出人海战术,反过来将入营之人都给解决了。 可偏巧正在此时,在夜色里先有人忽然高声问道:“渠帅在何处?” 渠帅在何处? 波才发觉情况有异,已快速整装提剑,开始召集心腹人手筹备迎敌之事。 但有乔琰这个内应的指点,无论是朱儁还是傅燮带领的人都距离波才所在的位置有些距离,以至于这句回应并未得到一个回复。 夜间动乱这种极其容易形成营啸的环境之下,对敌方的情形又观察得不甚明了,很难不让人对于时间生出一种错误的认知。 以至于黄巾军来回逃窜,握着武器却不知道该当往何处此处的间隙,明明不过是短短一瞬,却被这些人觉得好像已经过去了许久。 于是当那先前出声之人复又高喝一句“我等去寻梁帅”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觉得这是个什么不太对劲的建议,只觉得当真可行! 傅燮勒马回头,将这个混在波才部中的“卧底”给记了下来,以防在他的奔袭进程中造成误伤。 不过对方好像并不需要他的帮忙。 这家伙本就是乔琰从田、薛两支中选出的手脚最为灵便之人,现在这去寻梁帅的建议一出,他比谁都快地朝着兖州黄巾的营地奔去。 若非傅燮亲眼见到眼前一幕,他简直无法理解,为何一方渠帅尚在的情况下,他的麾下兵将会朝着另一方逃窜。 可站在城头,见过的战事更多的皇甫嵩,却大概能猜的出这种情况出现的缘由—— 因为对比。 在混乱之中,本就是一群盲目聚拢在一起的黄巾贼寇,或许会有意图反抗的,但更多的还是等着渠帅领导作战的“愚民”。 而这些人,势必会选择对他们更有安全感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