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而后请本初留意一个人的动向——蹇硕。” “如若此人加入到选拔的行列中,那么乐平侯所说之事必然不假,此时也有足够的理由与大将军告知此事。” 他们要是直接说,是因为乔琰给出的消息做出了这一判断,以何进的头脑和对那乐平侯的认知,绝不会以为此事是真,甚至可能耽误大事。 但若是有宦官以看似玩闹、意在校验之类的理由出现呢? 结合着选拔私军的消息,就多少有些微妙了。 “伯求所说不错。”袁绍深以为然地颔首回道,“不过这样一来,何止是那乔烨舒和我袁氏之间的矛盾要因为此事化解,倘真能进一步掌控局势,算起来还是我们欠了她一个人情。” “这又有何妨呢?”何颙反问道。 这确实无妨。 乔琰已经用其在乐平的行为证明了,她与常侍毕岚的交好为的是那龙骨翻车,仅仅是看中了他所掌握的奇技淫巧而已,并非真与那宦官势力有过从之交。 本质上来说这是个极其走极端的实用主义者和实干家。 从她此番果断将刘宏给卖了的举动来看,只要有足够的对她、对乐平、对并州的好处,她并非是不能被拉拢的存在。 而此等允文允武的少年奇才,纵使明摆着只想要立身于正,各不偏颇,也只为己谋利图权,却未尝不是一个绝好的帮手。 袁绍朗声笑道:“不错,此事无妨,日后偿还就是。何况若真有这度辽将军的擢选,那赋闲在家的曹孟德只怕也是坐不住的,让他请他那侄女喝酒还债就是。” 曹操的立场确实因为其祖父的问题怪了些,但他跟袁绍的交情却是实打实的。 反正大家之间的关系债算不过来了,那就换个人来还债好了! 现在对袁绍来说更重要的是,当他不能参与此事的时候,要选择谁来代表袁氏的利益。 淳于琼……到底还是太明显了一些。 这头袁绍盘算着去寻族中长辈问询一番,那头乔琰开始了自己跟随卢植学尚书。 只是,虽说是为了应付差事的意味更重些,卢植所选的开篇一文,还是不免有些让乔琰意外。 他选的是《尚书·商书》之中的说命。 说命之中的“说”可不是言说的意思,而是傅说,也就是辅佐武丁中兴的贤臣良相。 说命三则①所记载的正是武丁和傅说二人的君臣相得,包括了武丁如何梦贤而得,听从傅说之谏言,以及君臣问答之言。 从表面上来看,卢植选取此文教授还是按照刘宏的指派在做事。 这一来表达出了一番他对于刘宏能效仿古之圣君的期待,二来也是让乔琰好好学习一番,“正常”的臣子到底是如何给君主提出建议的。 但是想想在光和元年的日食之后,卢植提出了八策政要上书,尤其是其中的赦宥党人、安葬宋皇后亲属,建议刘宏不要再积蓄私财的建议,言辞不乏辛辣,却均没有被刘宏采纳,可想而知,他是知晓到底有无可能出现说命之中情景的。 这个举动就颇有些讽刺的意思了。 但反正这跟乔琰这个无辜的学生没什么关系。 她落笔端正地将其中一段给认真誊抄了一番,让刘宏派来校查进学成果的禁军送去了他的面前。 刘宏展开因要呈递给君王而刻意换用的绢帛,便见其上写着—— 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菲说攸闻。② 翻译过来,再结合结合乔琰的意思就是: 陛下说得对,人要多读书,还要多读古书,从中学习到先贤的本事,做事也要多学学古训,所以不能自己头铁瞎莽。 我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学识浅薄,行事无端了,今天尚书令跟我说了这一段,我深受触动,所以我将这一段抄录下来,送到陛下的面前。 刘宏都差点没被她这举动给气笑了。 她要是真得算是见闻浅陋,那之前的那些个请罪书和那篇州牧封建论到底是谁写的?她要是真觉得自己做错了,还能只抄书不加两句自己的想法? 再者说来,这行事师古,到底是哪个古,可见她自己这里是有一番想法的。 但好在这在明面上也算过得去,刘宏摇了摇头,权且将其搁置在了一边。 不过在斟酌私军校尉身份的时候,因人选让他有些纠结,他便顺口又问了句,“她自抵京城见了哪些人?” 猜到刘宏会问这问题的张让回道:“从昨日到写完此书,乐平侯都在卢尚书的府内,倒是方才她说想往祖父的故居走一趟,卢尚书也觉得分属应当就让她去了,路上似乎没遇到什么人,此时已在那延熹里的故居之内。” “延熹里……” 三年的时间,足以让刘宏忘记他彼时前往此地探望乔玄时候的场景。 因自己的身体越加不堪,他也越发不想去回想那些濒临死亡时候的画面。 想想以乔琰的身份,要选择在此时回到祖父生前故居探视,确实是合乎情理之事,他也就摆了摆手没再多问下去。 而乔琰已经推开了这座小院的大门。 在她离开洛阳之前,因祖父的旧仆不愿跟她往乐平去,只想着替老主人打理此地,乔琰便给他留下了一笔经费,故而此时登门所见,竟恍惚还是当年景象,并未有什么尘土覆盖,落叶满庭的景象。 甚至大约是因为那老仆不必照顾主人,也没甚其他事情可做,将自己平日里的精力都用在了洒扫之上,就连那堂屋那刻有“永受嘉福”四字的瓦当,都好像被人间隔一阵就擦拭一番,也保持着异常干净的状态。 尤其是在内院之中的菜畦,也依然有这一年内种植过的痕迹,此时正是土地翻整过的样子。 乔琰忍不住叹了口气。 庭院依旧,唯少乔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