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165 165(一更) 沮授之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5 165(一更) 沮授之谋(2 / 2)

到的最大一笔收获。现在见他先站出来,哪怕先说的是乔琰此时的优势所在,也并未影响到袁绍格外期待他会说出些什么来。沮授继续说道:“我有两法可令其暂缓攻势。以眼下局面,长安不能不打,暂缓攻伐之势已然足够。”袁绍忙道:“请先生说来。”有一条办法他都很是欢喜了,更何况是两条。沮授回道:“其一,从乔烨舒所尊奉的礼法上来说,能在她上头的只有两人,也就是卢公和刘幽州两人。其中卢公甘为内应守卫那位西面天子,已不可能阻拦她的行动,但是刘幽州可以。”“观乔烨舒为政之道,与刘幽州截然不同。前者富甲其兵,痛击边陲胡虏,后者衣食简朴,开放胡市,拉拢乌桓峭王,以图悬首张举张纯。”“若似并州民众安居景象,无人可对乔烨舒指摘,然凉州豪族为之屠戮者众,连克韩遂边章更可说是兴兵战事,屠高平阿阳、以羌人之骨覆地,更是未闻凉州民有安乐,已见喋血频频。此事不妨请刘幽州去管。”袁绍迟疑问道:“可刘伯安虽未承认邺城天子为正统,却也并未对西面天子表达奉迎臣服之意,如若他不愿前去又当如何?”以袁绍所见,刘虞此人对乌桓的怀柔政策无疑是他本人性格的真实体现。他是没有太多的上进心的。这样的人放在身侧很舒服,可若是想要他将自己的手伸到别人的地盘上,也同样有点难。“此事不难,”没等沮授回话,一旁的许攸已经说道:“五月里幽州地盘上不乏有民言及,想要以刘幽州为天下之主,明公不如帮他点一把火,助一助力。”对民间的这种传闻,刘虞自己是公开拒绝的。他甚至回话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②言外之意,他在幽州苛尽心力从事治理,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国之君,只是希望积攒州郡的力量,迟早有一日能够还都于洛阳。到底是支援的哪一个天子姑且不论,反正不是他自己。可按照许攸的方法,若是这种言论甚嚣尘上,又有人恰好在此时希望他能去规劝乔琰的举动,莫要打着夺回天子之名,行越矩之实,刘虞会不会出于自己名声的考虑而选择前往呢?会去的可能性非常高!许攸又道:“明公不必令天子册封刘伯安为凉州牧,只需令刘伯安之子刘和暂代幽州牧权柄便可。”若真给出了凉州牧的位置,那才难免要让刘虞觉得此举不妥。居中调停,才能让他以一制约者的身份前往。袁绍赞道:“便依二位所言。”刘和一度为刘协伴读,去岁洛阳被攻破后,董卓携带刘协外逃之时未能顾及将他带上,也随着邺城朝廷的建立而来到了冀州,与袁氏子弟的关系不差。以刘和暂代幽州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给了袁绍插手幽州事务的资本。他转向沮授,说道:“请先生说第二件举措吧。”沮授回道:“请明公延请郑康成前来邺城,重启太学,同时——”“请涿郡中卢公乡里弟子,并汉滨荀公避祸之时所收弟子,齐往凉州为其师请命。天下大儒,于党锢之祸间已损失不知凡几,乔并州若贸然进取长安,卢公荀公性命必然不保,恐为大憾。”“众弟子不为劝其不战,只为劝其静候荆州方向分出胜负,可再出一军攻伐长安之时,待万事稳妥再战。”卢植与荀爽必然是希望乔琰直接出兵的,可董卓绝不会让他们的这种想法传递出去。这也就让这种舆论声讨的方法有了可行性。何况也正如沮授所说的那样,这些被请去奔赴凉州的子弟可不是阻拦乔琰打董卓,救回天子,而是希望她再等一等,确保能快速拿下董卓,而不至让名士牺牲之时再战。可荆州刘表和孙坚朱儁等人之间,到底要多久才能分出胜负,这也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定论的事情,袁绍甚至可以在其中插手,做出些行动来。但从明面上,他只是将青州大儒郑玄请来了京城,将已经荒废了一年有余的太学开办起来,作为其中的主事者而已。这甚至是一项继续收拢士人之心的举动。这两道举措落下来,乔琰若要想携征讨韩遂成功后的大胜之势进攻三辅,起码在一年半载之间都是不可为的。若真这么做了,她原本汉室忠臣的身份,就站不住脚跟了。以沮授所揣测,哪怕乔琰并不像她所表现出的那样为先帝孤臣,而是以汉臣之名,行割据之实,也绝不会在此时做这等自毁长城的事情。他话音刚落,袁绍便拊掌而起,朝着沮授行了一拜谢之礼。沮授这两项建议,不只是拖住了乔琰的举动,更要紧的是,这两项举动的背后,都是在为他那雄踞河北的计划继续添砖加瓦。这才是最为顶尖的谋士所应当表现出的素养!他袁绍有此等谋士,何愁大事不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