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乔琰没有亲自种过棉花。 这不是什么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课程。 乔琰麾下的人里也没有哪一个是种过棉花的。 那么就不得不提防一下它被种坏的可能性了。 这毕竟是一种能提高民众过冬生存率的战略物资,多费些心思也不为过。 在三四月里,她需要确保去年扫平的凉州无有反复之事,且春耕顺利展开,也需要给董卓一点压力,故而必须坐镇凉州。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她也只能将棉花种植之地从开垦到播种迁苗的事情,全部交给下属来处理。 在这六月里倒是可以离开去看一看。 这也正好是棉花的苗期。 顺便,只能说是顺便,去看一眼诸葛亮和黄月英二人。 乔琰绝不承认,她对自己的蝴蝶效应所造成的这个结果实在有些好奇。 事实上她的这个选择也并没有错。 当她这位并州牧紧急赶回并州的消息,经由董卓在凉州的眼线送到长安后,这位已经失了大半雄心的枭雄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并州出了何事需要让她在此时分心,但起码有这种仓促离开的表现,注定了她在一两个月内都不会发起对长安的进攻。 等两个月一过,就是秋收之时了。 在今年并未发生旱灾蝗害的情况下,关中平原无愧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举目四望都可看到田地中正值繁茂生长的作物。 这无疑给了董卓囤积起一批军粮的信心。 有了这一批粮食,他也就更有了驾驭军队以阻挡乔琰进攻的资本。 但董卓的这种表现并未逃过李傕的眼睛。 在聚众议事结束后,李傕便又一次找到了贾诩。 “文和先生应当已经看到相国的态度了,他觉得自己能将乔琰给拖垮在凉州,也总有找到反攻机会的时候,可关中被包围在荆益凉并四州之间门,各地并无流民因为天子在此而来投,到最后在人数上吃亏的只有可能是我们。” “总不能指望长安民众今日生个娃儿,明日便长到能上战场的年龄是不是?” 李傕这话倒也是话糙理不糙,比人口的补给,长安是绝对吃亏的。 董卓未必不知道这一点。 但他在觉得还有退路的情况下,在心理状态上越发趋于得过且过。 ——贾诩所提出的中策和下策里的那两条退路。 这不是能轻易扭转过来的心态。 李傕信誓旦旦:“这更可说明我们的决定没错。只有先从相国这里夺取权柄,打出一场扭转他想法的胜仗,才能改变眼下的局面。”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没有一刻从贾诩的脸上挪开,并不难看到贾诩的神情里微有怅然之色。 想来也对。 贾诩选择支持董卓,为他出谋划策,原本就是在迟疑再三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要让他彻底变更立场,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他在行动之前还有犹豫,反而更让李傕觉得,贾诩提出的种种计划都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种稳重,也必然包括在夺权之后的反攻凉州计划。 好在没过多久,他就看到贾诩目光转为了平静,像是做出了决定,问道:“你和王子师那边的接触如何了? ” 李傕回道:“先生所说不错,乔琰在并州执政期间门结交的太原王氏乃是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之间门的交情并不多。” 换了李傕他才不会在意这种区别。 就算贾诩这么说了他都差点没记住,还觉得这些世家真是麻烦。 他靠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记忆力,在和王允交谈的时候说—— 让并州牧杀入长安成功救驾,对王允和其背后的祁县王氏的好处十分有限。 所以王允还不如和他们合作,等击退了乔琰后重新掌握凉州并州,而后四方收拢势力,兴复大汉。 这才是兴复家族的正道。 李傕撇了撇嘴,“反正我们都拥立的是刘协,最终结果是一致的便无妨。他也不想让一个女人实现了带兵护驾的职责,成为未来朝堂上首屈一指的功臣吧?” 乔琰的性别问题在她于二州所建立起的功业面前,根本就不是什么要紧之事。 就连她麾下那几个知晓她真正野心的部下都因为实绩而未有质疑。 可对她的敌人来说,这倒未尝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攻击的理由。 比如说李傕就是这么想的,也在试图说服王允的时候说了出来。 王允既然对他的一番拉拢并未做出反驳,在李傕的理解中,就是他的说辞起到了效果。 可实际上,王允在想的只是,若是让董卓的部队在相互进攻中出现内乱,也未尝不能从中谋利,将二者击败。 贾诩想的,那就更不是一回事了。 只有李傕被两头都蒙在鼓里,以为自己便是在董卓之后能成大事之人。 贾诩心中腹诽,这又怎么不算是一种皆大欢喜呢? 但他并未将这种谋划得手的想法表现在脸上,只是说道:“说服成功就好,让王子师去找天子要一份委任书给你,作为发兵的借口。在丢失了传国玉玺、不易取信于人的情况下,用血书最有说服力。此外,我们还不能在最近出兵。” “这是为何?”李傕连忙问道。 在他看来,乔琰离开并州,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出兵时间门。 凉州各部群龙无首,若能长驱直入,破坏掉她在凉州所积攒经营出的势力,要想重新构建,起码也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门,而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门里,李傕他们也不会停滞于此,必然能将优势进一步扩大。 何乐而不为呢? 可贾诩摇了摇头,回道:“你错了,她敢在此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