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定这条腿没得治, 刘兴义不认命也得认。
可得知能治,只是因为银子拿不出来,刘兴义是越想越不甘心。
林小杏听到婆婆这话, 眼泪汪汪:“孙大夫说了, 他以后就算能走路也干不了重活,那岂不是变成废人了?大海还指着他呢。”
刘兴义心头更加悲凉,儿子都是要做父亲的人了,还指望他这个老爹。是不是到他老死的那一天, 还得为儿孙担忧?
不说刘家院子里一派死气沉沉,李家院子里也差不多。
事情要从昨天夜里说起, 李大富摔倒后,当场请了孙大夫来。
孙大夫听完了前因后果,看着他拆掉的木板很不理解:“都说了得绑半年,你们怎么一点儿不往心上放?这是腿呀,一个弄不好就变成残废,你们一家人这心可真大。”脑子呢?
这只是自己的病人, 他不好说太难听的话, 认命地上前去查看, 在李大富的惨叫声中将骨头一寸寸摸过,道:“别嚎了,养了两个月都有点儿长, 好了, 被你这么一摔,全部错位,比一开始伤得还重。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请别的大夫,二呢, 还是让我包扎,但是一定会瘸。看见那郑瘸子没,最轻也是他那样……”
郑瘸子和李大富年纪相仿,不过前者是胎中带了毛病,从学走路的那天起就是瘸的,从小到大没少被人笑话。去年郑瘸子更是娶了一个聋哑寡妇,愈发让人看不起。那寡妇带着一个两岁的娃娃,娃娃很乖,不聋不哑也不瘸,郑瘸子已经不止一次在外头说以后那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不会再生孩子……就怕孩子得了他和媳妇的毛病。
李大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周青青也差不多,那寡妇就是她村里的人,一嫁时她男人脾气不好,嫌弃她又聋又哑,没少对她动手。哑巴被打之后那种压抑的痛呼声她可没少听,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头皮发麻。村里人提起她,都说她命苦。
自己竟然会沦落到跟那个聋哑寡妇一样的命运嫁个瘸子?
她好手好脚的,凭什么这么惨?
要不是当时更半夜,周青青真的打算掉头回娘家的,夜里她不敢一个人回。说好了小两口同睡一张床,因为李大富受伤的缘故,这事自然不提了。她一个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快天亮了才睡着,起来时已经快中午,她准备吃完饭收拾东西回娘家找爹娘商量,还在吃饭呢,爹娘就到了。
周家夫妻得知女婿已经变成了瘸子,也有些接受不了。
“如果有张成才的药膏呢?”
李大富眼睛一亮:“那就算是瘸,肯定也比孙大夫说的要好一点。他昨天晚上也说城里有高明大夫,不说让我痊愈,至少不会瘸得那么厉害。”
“娘!”周青青已经不报希望了,她将母亲拽进了自己的房间,低声道:“我想回家去。”
周母叹气:“傻丫头!”
“那是个瘸子,我不想和他过一辈子。娘,我还这么年轻,不想一辈子都耗在这里。明明我有很厉害的爹娘和大哥,明明能嫁得很好。”周青青说到这里眼泪汪汪,“我只后悔新婚那晚没有将他推开,不然我不会这么惨。”
她越哭越伤心。
周母对这个女儿平时是如珠如宝的疼着,哪里舍得让她难受?更何况,李大富要是瘸了,确实不是良配。
“外人会说你嫌弃他,到时你婚事怎么办?你才十几岁,总不可能这一辈子都不嫁人了吧?”
周青青咬牙:“反正我不要和他过了,那是个瘸子,以后外人会笑话我的。哪怕我一辈子不嫁,也不要留在这里。”她一把抓住母亲的袖子,殷切地道:“娘,我可以去城里,大不了给人做后娘,大哥一定会帮我的。那里没有人认识我,说不定我还可以说自己没嫁过人选一个好的。”
这确实是条出路。
周母一迟疑,周青青就知道有戏,当下又哭又求。周母拗不过,到底答应了下来:“你就当回家小住,看有没有回转的余地。如果没有,再说嫁人的事。”
“娘,你对我真好。”周青青破涕为笑。
周母戳她:“你是我闺女,我不对你好能对谁好?”
既然决定要走,周青青是迫不及待。别看她已经嫁过来一段时间,其实还没有习惯,只觉得处处拘束,一说回家,就跟那放出笼子的鸟儿似的欢快。想到兴许再也不来了,她把自己喜欢的衣衫首饰和压箱底的银子全部都带上。
值得一提的是,李家夫妻俩到处欠着债,也试图问她要银子还债。她都装傻充愣糊弄过去了,最严重的一次,婆婆几乎进屋来抢,她抬出了家里的爹娘,才把人给逼退。
越想越觉得这一家不是好人,她打定主意说什么都不再回来了。手下动作不慢,收拾的东西越来越多,足足装了个大包袱。
一人扛一个,道镇子口那边找马车回村。
周母看女儿收拾东西,也没有帮忙,她还得盘算一下怎么说服亲家让女儿回娘家住一段时间。于是率先出了房门。
外面院子里,周父正在跟李家人商量如何让张春娘松口救人。
周母坐旁边沉默听着,听到李大富再一次要求周父上门讨要,且强调了在人多的时候开口,张成才但凡要点脸面,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就会答应下来时,她忍不住拽了一下男人的衣衫:“青青说,想跟我们回家住一段。她刚才拉着我哭了好久,要不今天就到这里,我们先带她回家吧。”
多年夫妻,周父一眼就看出她没有说实话,好像是有些话不太好当着李家人的面说。
“青青受委屈了?”
李母立即出声:“亲家,这绝对没有,我对青青就跟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似的,从来不让她受委屈。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做,哪怕是青青换下来的衣裳都是我洗的,不信你可以问。青青嫁过来这么久了,连一只碗都没捡过。”
话里话外都在说没有亏待儿媳,可这些小事都记着,也证明她是个斤斤计较且没有其他地方能对女儿好。
周父起身:“我回去想一想。”
李大富强调:“最好是每天中午,那时候人最多……”
周父还没接话,周母率先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