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云梨呵斥:“打!凭着他这些年瞒着我这么大的事,难道不该打吗?”
确实该打!
周平玉撸了袖子,不顾琥珀的拉扯,冲上去就拳拳到肉。
周平宇算是半个读书人,他是靠老子养活全家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力气,在长年种地的弟弟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一开始还试着抬手,被打回去后,就嗷嗷叫唤。
琥珀本要上前拉扯,反而被踹开,她不想挨揍,又不想让自家男人被打成重伤。反应飞快地跑去打开了院子门。
“打架了,大家快来帮忙呀!”
周平玉下手很重,不过几下,周平宇就痛得爬不起身。许多人都喜欢看热闹,眼瞅着有凌乱的脚步声过来,周平玉心知自己在城里的根基浅薄,压根就没有那玩意儿,在这里肯定是大哥的熟人多,如果真让外人拉架,他搞不好会被人下暗手,当即就退了开去。然后冲着进来的众人道:“我大哥帮我爹娶小老婆,分明就是欺负我娘,我看不过去,教训他几下。并不是真的想把他打死,麻烦大家了。
不需要拉架,也没有热闹看,众人很快就散去了。
琥珀蹲在地上,心疼地查看自家男人的伤,哭着吼道:“是你们太欺负人了才对。”
周平玉瞪着她:“那等大哥在外头找个小老婆的时候,别人也瞒着你好了。”
琥珀:“……”
这诅咒太恶毒了。
“赶紧去请大夫呀!”
楚云梨冷哼:“如今我们是两家人了,你自己想办法吧。平玉,天色不早,我们赶紧回家,家里还等着我们呢。”
周平玉下手有点重,还以为要被母亲责备。毕竟从小到大哥哥都很出色,就他老实木讷不得人喜欢。母亲还好,村里的好多人看到大哥就眉开眼笑,看到他连招呼都不打。
眼瞅着母亲没有责备自己下手重,周平玉心里有点感动。他这也算是被长辈偏疼了一回。
楚云梨出门后,看见周平玉脸上那没心没肺的笑,忍不住摇摇头,换了一个人,被长辈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怕是早就闹起来了,而周平玉似乎不在乎银子的多寡,不计较得失。
因为起得早,回去的路上,楚云梨昏昏欲睡了一路。到了村口才清醒,她并没有打算把自己和离的这件事情瞒着,一路走一路说。
老两口和离在城里挺稀奇,在村里也一样。众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不过短短半个时辰,已经有大半的村里人知道了这件事。
周平玉面色复杂,在他看来,这件事情让外人知道了对母亲不好,可是母亲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只想让众人跟着一起骂父亲。
父亲着实不厚道,办的这事,简直是臭不可闻。
回到家里,楚云梨把带回来的十五两银子摆在了桌上。
“这是我为你们争取来的造房子的银子,回头把这两个破院子都推倒,重新建两个好的。”
春秀看到银子,喜不自禁。她也很恼怒长辈的偏心,但是,知道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同,想法也不一样。
比如春秀还没有嫁过来时,就认为自己嫁的男人很穷,除了一个破院子和几亩田地之外,什么都没有。
事实上她过门后过的也是苦日子,突然就有了十五两银子,就跟上掉馅饼似的。虽然大哥一家得到的更多,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些银子,一点真实感都没有。九十多两银子,听着很多,又因为太多,于她而言只是一个数字罢了。她还是更喜欢眼前这些实实在在的,有了这些银子。可以把两个院子重新修建……本来底下儿子的婚事成了老大难,如今有了新院子,应该会变得很容易。
“娘,这五两是爹给你的养老银子,你收着。”银子是个好东西,春秀把小银定推过去时,只觉得那只手如有千斤重,她都挪不动。
楚云梨含笑点点头,收了起来。
手上有点银子,赚钱的时候比较从容,别的不说,出门坐马车就要付车资。
春秀见婆婆把银子收了起来,将这件事情抛到一边,只当那些银子没有了。接下来欢天喜地的跟自家男人商量建房的事。
楚云梨取出了那张和离书。
“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两个院子和田地都是你们的,你想怎么建都行。”
春秀不识字,接过那张和离书,她从来就没有肖想过隔壁的院子,也一直认为家里的地需要两兄弟分,因为他们夫妻所有的地都种了,每年还给城里分一半儿的粮食去。
论起来,他们算是租了周平宇的地,别人家都是给两成粮食给东家,他们分一半,算是吃了亏,可亲兄弟之间不能分的太清楚,再说,这还没分家呢。
如今田地和宅院儿都成了自己的,春秀心里却一点都不欢喜。
“娘,爹怎么能这么做呢?”春秀话未说完,已然哽咽不能言语。她自己也是周家的媳妇,要是周平玉和孩子这么对自己,她怕是当场就要气得升天。
楚云梨摆摆手:“他从来就没有看得起我过。”
“可是他不应该……不应该写这种东西啊!”春秀紧捏着那张纸,哭道:“这种玩意一出,你这一辈子的付出算什么?”
楚云梨抬手帮她擦眼泪:“和离是我自己愿意的,你别哭了。”
春秀忍不住,她相信任何女人摊上这种事情都会哭,婆婆没哭,大概是不愿意在他们面前伤心,不想在儿子面前控诉公公的不对。
婆婆从外地而来,伺候完长辈,伺候公公,完了还要把小的养大给娶妻生子。付出这么多,都被休出门了,还在为晚辈考虑。真的是……太善良了。
春秀认为,婆婆心里肯定背负了很多。楚云梨说没有,她也不相信。
因为和离书上已经写明了兄弟俩各自奉养各自的长辈,春秀做主,让婆婆搬过来跟自己一家住。
楚云梨无所谓住哪儿,这种破院子,住哪间都一样。
如今阳春三月,刚刚把粮食种到地里。村里的人都挺闲,周平玉无论是自己干活还是帮人都从来不偷懒,虽然他不怎么和村里的人说话,但是他的好村里人都记着。他请了五个人,一开工,来了三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