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楚云梨面前的柳如兰满脸乌青, 身下都是血,脸上却带着笑容。
看着她缓缓消散,楚云梨才打开玉珏, 柳如兰的怨气:500
牡丹的怨气:500
善值:614300+1500
*
楚云梨再次睁开眼睛时, 发现自己躺在一片血污之中,身下痛得厉害, 感觉两条腿比柱子还要粗。
她一动弹, 疼痛让她险些昏过去。
好痛!
周围特别冷, 楚云梨流出来的血都冻成了冰坨坨,手摸上去, 好像要把手指都割破。
另一边有些稻草,不过已经湿透了,此时她好像躺着一处墙根底下。抬头能看见雾蒙蒙的天, 也不知道是快天亮了还是快天黑。楚云梨咳嗽了几声,发觉嗓子哑得厉害。
四下无人,她想着干脆先接收记忆,但是原身的情形很糟糕, 也怕自己一闭上眼就昏迷了再也醒不过来。
恰在此时, 她听到不远处有人声,楚云梨拼尽了全身力气, 抓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
石头落在地上, 发出轻微的响动。
外面路过人听到这一声响, 没想着进来看看,反而拔腿就跑。
“有鬼呀!”
楚云梨:“……”
罢!
还是爬出去吧。
她用尽了全身力气, 实在不愿相信自己上一秒还高床软枕听着儿孙的哭喊离世,下一息都落到了这么凄惨的境地。
到了主街上,楚云梨再也撑不住, 趴在了地上。
“哎,你要不要紧?”
年轻的男声传来,楚云梨恍恍惚惚抬头,只看见一架马车停在面前,车夫一脸关切。
那车夫见他不说话,再次问:“你要不要紧?”
当然要紧了。哪怕没有镜子,楚云梨也知道自己此时看起来特别凄惨。她努力让自己吐字清晰一些:“救命!”
看见车夫跳了下来,楚云梨终于放心让自己闭上眼。
原身孔烟雨,出生在望城普通百姓之家,头上三个姐姐。她是老四……普通百姓之家都特别喜欢男娃,认为男娃能够顶门立户。而又有老话说,一张桌子四条腿。
意思是前面生了三个闺女的话,第四个多半也是闺女。孔烟雨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生的,从她母亲怀上她,她就不被期待。
不被期待的孩子,生下来自然不被重视。孔烟雨五岁那一年,恰逢城内的富商梁家招收小丫鬟。
富商不喜欢买长大了的姑娘伺候人,都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挑去一路培养。孔烟雨长得不错,年仅五岁的她虽然瘦小,但五官精致,一去就被挑中。
说起来,孔烟雨这个名字还是梁家的管事帮她取的,本来她就叫小四或者四妹。
孔烟雨不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得活下去。
梁家特别富,她一个毫无身份的小丫鬟吃穿也比在她本身家里要好,她的容貌越长越精致。十二岁那一年,被夫人挑中,塞到了十五岁的梁家大公子院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烟雨在梁家长大,见多了勾心斗角的事。她在被夫人挑中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以后的身份。
她随波逐流惯了,并未想过反抗。
于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和梁家大公子梁圆满圆了房。至此成为了梁圆满房中的一个通房丫头。
许多富家公子成亲之前伺候在身边的女人都会在定亲之后被放出去,孔烟雨以为自己也会在那时候拿到一笔银子出门,她都想好了,拿着这银子出去后,不要回家,找一个踏实肯干的男人嫁了,哪怕住在郊外,日子穷苦一点,她也认。
但是,这世上之事,不能十全十美。
孔烟雨什么都打算好了,甚至还问过了跟自己同样身份的丫鬟得到了多少好处。得知有十多两银子时,她甚至还准备回乡下去置办房屋和田地……自己有了住的地方,招一个男人上门,不至于被人欺负。
可是,每一次伺候公子都会喝药的她却在临出门前被大夫把出了喜脉。
喜脉啊!
按理说,主母还没有生下孩子,其他女人是不能生孩子的。但是,梁圆满这个未婚妻与他门当户对,两家结亲,是准备合伙做生意。哪里都好,就有一点不好,那个姑娘身子有点弱,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看着纤弱。
梁夫人娶儿媳,认为儿媳家世固然要紧,但是儿媳妇的身子是否康健也特别重要。如果不能生,看在亲家面上又要拖上好多年才能让儿子纳妾生子。
梁家富裕,从来也不会缺了养一双母子的银子。梁夫人抱着一点私心,没让孔烟雨离开,而是将她送到了郊外的庄子上。
孔烟雨住到庄子上后,不得自在,但是她已经习惯了,不管住在哪里,身边都有人跟着,并且那些人不是伺候她,而是约束她的。
不管她愿不愿意生下这个孩子,都必须要生。
孔烟雨想着,生下孩子也不错。孩子来到世上,她就多了一个亲人,并且这个孩子是梁家大公子的血脉,只凭着这个,她的日子应该不难过,只是,她原先打算好的自己买院子招赘的事情大概不成了。
运气好点,她可能会被接回府里做一个老姨娘。运气差点,就得在庄子上度过大半生,无论如何,都不会缺衣少食。
但是她没想到,孩子还没有落地,她已经被新进门的梁家大少夫人给发现了。
有人告了密!
孔烟雨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某日用过了一顿晚膳后,忽然觉得腹痛难忍,紧接着身下流了不少的血。
然后她临盆了。
按照大夫算的日子,她应该还有一个多月才有反应,这么早就要生,明显是中了招。
梁夫人不可能亲自到庄子上探望儿子的一个通房丫鬟,但是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孙子,她还是很重视的。早就准备好了稳婆和奶娘。虽然孩子生得急了点,却也忙中有序。
只是,就在孔烟雨生孩子时,梁家大少夫人赶到。
“去母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