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孽畜带来的杀身之祸,又有什么久留人世的手段是不知道的呢?
再不济,他也可将这些功德都拿去——左右自己也成不了仙,再说堂堂一国之主,还需一个亡魂施救吗?
别说是开海之后,国库丰盈,就算是开海之前,楚也算是海晏河清,自己这个君主自然也是德行昭彰,不会轻易被锁走魂去。
君不见,连澹台衡这个前朝之人都伫立良久,感慨颇多,徘徊不肯去?楚帝有此自信。
才有这举动。
可他本想强硬留下澹台衡,龙袍衣袖飒飒作响,却抓不住澹台衡一缕,才一愣。
他眉眼微沉,才意识到对于自己这个楚朝之君来说,最棘手的并非澹台衡包藏祸心,而是他已着意让澹台衡留下,却仍越不过生死之禁。
帝王抬起沉冷眉眼:
“你莫走。”
他看向一旁的秦疏,想到澹台衡的那句话,虽然不信自己是福薄之人,但也不愿大业未成便崩殂。
于是一挥手下了口谕,令秦家上下均有不跪君父之权。
又看着她威严道:
“你既然是点灯之人,又可知有何方法能令他留下?是否你供奉的海灯越多,他便可留存越久?”
澹台衡似乎想说什么,可“陛下”二字才出,楚文灼便转头,“我与巨蠹周旋久,不可朝废九成功。这句话,可是子嘉适才自己所说?”
澹台衡沉默。
何躬行满心涩然,只知对澹台衡拱手福身。
楚文灼:“国之所以不国,便是因为像二皇子与他身后徐国公这样的巨蠹,太多了。”
巨蠹,他初闻此言,甚至有满心煞气,愤然冷冽之感。
这巨字,用得多么妙啊!
蠹虫可恨,可真正可恨的是这些富甲天下,却还要与百姓与万民争利的氏族,是这些世家!正是因为蠹虫之多,之豪,这些世家权势之庞大,所以才说巨蠹!
前朝便是因巫蛊与巨蠹难除而亡国,子嘉也因不想功败垂成而甘愿继续留世,难道他作为一个君王,作为楚朝的至尊,就不能肃清百年来积重难返的沉疴,还日后万代一个太平盛世?
楚文灼不相信他不能。
楚文灼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野心。
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番野心,在寺中读书时,秦疏才会在几次看到诗文中楚文灼频频拿自己与前贤先圣相比后,才如今这番盘算。
一时之利永远只利在一时,她却从不做旦夕之功。
女子这样想着,面上却是福身:“陛下与公子大德,民女自然甘愿。”
澹台衡却道:“不可。”
他又侧身,眉眼时而清晰,时而转瞬即逝,叫何躬行和魏骆等人都一时体会到了不可捉摸之心惊肉跳的心绪。
他却面不改色,像是早就接受或是习惯一般。“陛下,此事不可。”
话中意思像是在说这样做有些操之过急。
魏骆等人心中惶然,只怕那声音说的三个时辰要到了。
楚帝眉眼间也带出几分焦躁,既抓不住便索性挥袖:“子嘉还要如何劝我?你这般事事推辞,又事事不肯向朕来阐明求助,宁可自己来寻秦府千金,也不愿接受朕的功德......难道是觉得朕不配留你吗?”
放在旁人身上,见帝王薄怒,便该惴惴跪下,澹台衡却只是道:“子嘉非有此意,只是。”
他一顿。
魏骆很快便领会到,匆忙拱手:“澹台公子的意思是,点灯会于秦小姐与陛下贵体有损吗?”
澹台衡沉默敛眸,魏骆却为难地去看陛下。
楚文灼:“这有何难?别说此事一个闺阁千金做得,即便是还要更大的代价,朕也可为子嘉牺牲。”
澹台衡这才拱手,似是无奈,他轻叹:“陛下不必如此。”
“只是供奉香火,非人间该有之物,若是多现,恐扰乱纲常。”
他还未说完,何躬行怕陛下果真忧虑,抢先道:“纲常繁复,上至穹宇下达黄泉,因果杂乱,岂因一人之由,轻易废止?”便是让他不必挂怀的意思。
楚帝也冷哼:“群臣之前还言太庙雷击乃是君臣失德,如今叛军难逃,他们可还有话可说?”
可见所谓扰乱纲常,不过是这些人攻讦旁人的言语利器,实际却不因鬼魂乱世而动摇。
秦疏很满意。
知道其他天灾人祸都和雷击一样,是世事无常,与自己马甲无关。她还要此世停留许久,可担不起天灾人祸的责任。
澹台衡只能继续道:“且香火供奉,并非取之不竭,一人之力,难以回天......”
“那朕便让太常寺为你立宗开祠,”楚文灼目光灼灼,“长此以往,总有子嘉长留大楚,观此世兴旺之机!”
魏骆胸中震动,何躬行也嘴唇微动,最终却只是垂首一言不发。
诚然太常寺立庙乃万载首辅之誉,不可轻易加在一个亡魂身上,可何躬行也不愿澹台衡就此归于黄泉。
楚帝也是真心想留下澹台衡。
因为在他文辞胸怀中,楚文灼瞧见了澹台衡治策天下的能力,和他与自己如出一辙般令天下称楚,四海升平的宏愿。
他瞧见了他的温和宽仁,也希望以澹台衡为尺日日自省。
他甚至瞧见了自己理想中的储君,行事宽抚,却又动有雷霆,果决适当,赏罚有衡。
相比之下,二皇子实在是蠢笨。其余的几个皇子更是年幼无知,毫不知事。
之前不对澹台衡有别的处置,是因为他暂时也不知该如何对待这个前朝亡魂。
可看了那封泣告尊父慧弟早夭书后,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楚文灼虽抓不住澹台衡,眸光却坚定。“子嘉也可以一展宏图。”
助他成时,助他幼子成事!
澹台衡提醒他提醒得不错。二皇子虽然已经大了,但还有其他皇子皇孙,他可以自己认真教导。
但他正值春秋鼎盛,国事繁忙,哪有这些时间去忙碌?
而且自开海后,群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