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3 章(1 / 2)

自聊斋开售,墨痕书斋每日人满为患。施黎排的戏剧为聊斋的红火出了大力,虽然施黎知道,聊斋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几百年的考验,可在短暂的热度上,新奇的戏剧依旧帮了不少忙。

一本书的口碑必然是要经过发酵销量才会持续增长的,聊斋直接跳过了这一步,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开售即爆火,销量飞升似的上涨。导致不得不在原本定好在县城卖的数量上又加印不少。

城里一片形势大好,收回了一些钱后,施黎又马不停蹄的投到工坊和戏班里。工坊继续印刷聊斋,而戏班子施黎也抽出时间改善了一些问题。

经过商量,施黎出了高价让长春楼几个最受欢迎的班子去往外地唱戏,打算依葫芦画瓢重演本地花车游街的盛况。

在墨痕书斋一连唱了十天的戏,当热度稍稍降了一些后,施黎便撤下戏台,让长春楼谈好的几个戏班子修整了几天,然后就乘船顺水而去,追随赵仙稼的步伐去了。

同去的还有增加的一船书,本城的销量让施黎对聊斋在外地的销量也有了很大的信心。加上外面有赵仙稼把关,施黎也大可以放心打点地方一类的事情。

一月过后,聊斋带来的热度不仅没有停歇,反而越演越烈,扶峰县中,可谓无人不知聊斋,谁人也能说两句戏词。

这种现象也以县城为中心,不停向外辐射,而聊斋的盗版也理所当然的出现了。

赵长安拿着两本书,忧心忡忡的找到了施黎。

“盼山,你快瞧瞧。”

赵长安拿来的两本书,一本质量很好,几乎可以和墨痕书斋的书以假乱真,另一本则非常劣质,从纸张到印刷都极其廉价。

施黎倒不意外:“看来陈氏书肆终于弄好了雕版啊,这两本书他们卖什么价钱?”

“好的卖三百,差的卖五十。”

施黎冷笑一声:“倒是便宜。”

赵长安叹了口气:“既然要做盗版,不便宜怎么行。盼山,我们如何应对呢?”

施黎想了想:“报官吧。”

“报官?陈家和县令沾亲带故,哪里会管这闲事?”

“不管官府管不管,我们的态度要摆在这里。县令在扶峰县待得了几年呢,她迟早要调走的。先报官,以后万一有什么事……或者有了机会,这些都要讨回来的。”

赵长安闻弦音知雅意,赵家高门大户,她也是在富贵环境中熏陶出来的,哪里还用施黎再多说,已经明白了施黎的意思。

陈氏要盗印是没有办法的事,可也不代表以后也没有办法。

“可眼前呢?”赵长安问,“陈氏书肆一盗印,我们的出书量可是大大下滑了。”

这个问题确实迫在眉睫,聊斋再受欢迎也白搭,读者喜欢故事不假,可也要看看钱袋里有没有钱。正版和盗版质量相差不大,价钱却便宜近一半,换成施黎也会买陈氏书肆的东西。还有最劣等的那种盗版,别看它各方面都烂得很出彩,可只这个价钱就能吸引一大批顾客,赚来的钱也绝不在少数。

“眼前实在没有办法,”施黎摇头,“长安啊,你也是个中老手了,怎么有此一问。”

赵长安失望的叹了口:“盼山你是个有主意的,自从来了书斋,哪个点子不是一等的好,我便想着,或许这事你也有办法呢。”

“办法是没有了,索性便不去管它,”施黎把陈氏书肆的两本书扔到一旁,“长安,咱们要趁热打铁,给聊斋再加一把火。只有这把火烧得足够热,咱们才能赚更多的钱,钱到手了,一切都好说,陈氏就先让它暂且蹦跶着吧。”

赵长安来了兴趣:“还要加一把火?我以为聊斋如今已经足够火热了,短短一个月,咱们就卖出去两万,总共就五万八千册,两万八都运去了外地,咱们现在可没多少存货了,虽然工坊一直加紧时间在印,可得多留着给外地,扶峰县虽大,买书的人也就那么多,我眼看着,也差不多了,该买的都买了,再不买的也榨不出钱了。书斋里最多再压个五六千就行,这加什么火能让聊斋再大卖一次?”

“一个好的ip,怎么能只看眼前呢?”施黎摇头,“长安啊,咱们得把这个ip盘活啊!”

赵长安一头雾水:“什么……什么爱……爱‘、屁。盼山,你上哪儿学来这些下流话?”

施黎哈哈一笑:“乡下话、乡下话……意思就是,聊斋是块招牌,里面还有大把利益等着我们去收呢,我们得做系列、做戏曲、说书、皮影,各种周边,还要大搞活动,请名人宣传。长安,这些日子长春楼的戏曲给咱们赚回来多少钱,你也是知道的,你想想,要是真按照我说的办成了,聊斋这块招牌,我们至少还能再吃十年!”

赵长安被施黎所描述的前景刺激得呼吸加重。

“盼山,这真能办成?”

“难,”施黎给自己倒了杯茶,润了润嗓子,“唉,要是我有个哥哥弟弟给县令当夫郎就好了。”

赵长安回过神来:“朝中有人好办事,自古以来的道理。县令即便不给使绊子,总归不是自己人,办起事来还是碍手碍脚。”

“咱们能请县令吃个饭吗?”施黎问。

赵长安摇头:“难搭上话,做得太明显了,姓陈的可不会罢休。”

施黎本来想着,能和县令搞好关系当然是最好,说到底他们也没啥深仇大恨。在什么位置想什么事,聊斋大卖,施黎的目光和立场也瞬间改变,陈氏书肆虽然目光短浅手段卑劣,可为了利益,施黎也不是不能暂且跟她们握手言和。可现在看来,陈氏书肆必然会提防她贿赂县令,甚至搞枕头风那一套也说不定。

“那就请县丞、县尉吧,大家出来喝喝酒吃吃饭,搞好关系,再探探口风。赚了钱要花出去才行,一家拿好处别人可看不惯。”

“不错,”赵长安连连点头,“不过县令那里也不能少了孝敬,否则被拿住了话头,姓陈的再挑拨几句,麻烦就要来了。”

两人商量一阵,大概拟定了各方打点的数目,这方面施黎只能听赵长安的。她虽然嘴上能说几句,实际完全没有操作经验。赵长安就不同了,对这些打点的事宜她司空见惯而且烂熟于心,交给她准没错。

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