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只用出主意,剩下的事交给她办也可以。可这样一来,施黎是绝不会成长得这么快的。
十月底,赵仙稼回来了,带来无数的好消息和钱财。聊斋在外地一样卖得十分火热,她拉去的那些书只有不够卖的,没有卖不掉的。大略算算,除去各种耗费,仅这一趟就为赵家赚回来一万多银子。这实在不是笔小钱了,赵家一年,各种铺子和地里的出息加起来,才不过几千两银子,如此一比较,墨痕书斋果然如施黎当初所说,变成了利滚利钱生钱的聚宝盆。
赵仙稼心头火热的同时,也忍不住有些担忧,她比赵长安和施黎的眼光长远得多,这么多钱,这样大的利润,要守得住才行。于是去往京城拜访主家的时候,赵仙稼就尤为上心。
赵家的关系多得很,可赵林靠得住的就不多了。赵林为人很好,可在世人眼里实在不成器,读书不行,庶务不行,又不会争抢,赵林之母在时她就不算如何出挑,母亲一去,更不受嫡父待见,这才发配到小县城来过活。
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林在县城依旧是一流人家,可利益动人心,要是没点真东西,谁把你看在眼里?
赵仙稼看重的人是赵林的一位族姐,叫做赵云的,打小就是读书种子,不到三十已经中了举人。赵林同她关系不错,赵仙稼一向小心维持着两家关系,如今手头有了个赚钱的生计,少不得要多借借这位族人的光护持护持。
不过倒也不用一开始就说得那么明白,今年也不过礼送重了些,留个印象罢了。
赵仙稼回城,少不得一番接风洗尘,因为聊斋的大卖,本就对施黎十分欣赏的赵仙稼对其更加倚重。
赵仙稼风尘仆仆的回来,施黎再没有眼色也不会这个时候提利益划分的问题。虽然她心里其实早就对开分店和分红的事有了许多想法。
赵仙稼人精一样的人物,不用施黎开口,洗尘宴的第二天就让赵长安拿了帖子请施黎过府一叙。
赵仙稼的宅子离赵家不太远,也不太近。远了不方便,近了太方便打扰自己生活。
赵仙稼虽为赵林的仆人,可地位十分超然,她自己是仆人,可伺候她们的人却也有几十个,一家上下,差不多六七十号人。宅院自然也很高端,要是不说,施黎还以为是什么达官显贵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