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时,“文曲星君”第二弹攻势来了,很快一张报纸新鲜出炉—— 【攻下燕平,事关重大,惠及万民,不容有失,战事突起,大军耗费甚巨,为使前线将士安心打仗,粮草不缺,诚发国债,以固疆土。】 众人看着,一开始还弄不太明白,来有见识人一解释,才明白这是朝廷在向民众借印子钱! 于印子钱,大家都不陌生,最快钱生钱式,但以前有百姓低息向朝廷借贷,哪有朝廷向百姓借贷。 看了一下规则,借印子钱差不多,规定期限还款,年越久利息越高。 虽没有印子钱利息那离谱,但这个合法啊,唯一问题是,以前有钱人家放贷,都选无权无势人放,不怕借钱人不还,但朝廷借钱,它要是不还话…… 踌躇之际,玉华夫人突站出来,表荣禄侯府寿昌伯府捐白银十万两,并且不用利息,为劳军之意。 在众人震惊这个白银十万两时,玉华夫人善举却没得到宫娘娘褒奖,反而是大为训斥。 “此次征发国债,是因为战事突起,需要安军定民,耗费弥巨,一时周转不开,才向民间暂时借贷。” “索要利息本来是理所应当事,你如今以免息之事邀名,让其他人如何自处?” “发债时说好几息,偿还时候是几息,此为国信,谁破坏这个规则,是误国!” 听到这玉华夫人顿时满面羞惭,连忙按照国债程序正常入账,再不提免息之事。 众人一片沉默,按照普世价值观来说,十万两白银免息借来劳军,确实称得上大义,袭娘娘这干,阴谋论点,她是不是故意让自己家人赚国库一笔。 但怎说呢,确定给利息他们放心多了,于是想了解国债人瞬间暴涨,很快,一期报纸出来了。 民众官府信任,始终是有限,所以为了让借钱人放心,凡是买债券,都给报纸公示,每次印一万份散归于民,杜绝官府不认账可能。 而在第一期,打是玉华夫人那十万两白银,她还另纳了稻米一千石,粟米五百石,折银八百五十两。 接下来是现宰相老国公,国公府自也是十万两,并粟米五千石,大豆一千石,折银三千两。 玉璋书局盟下书会各个财大粗,有玉华夫人牵线,自不怕收不回本,纷纷纳银纳物。 宋寡妇没有他们那财大粗,但也捐了一千两,外加二百多猪,折价二百两。 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在这期报纸开,皇帝直接从私库借出四千万两白银,言称所筹国债,是因为战事不知何时结束,为了保障大军供应不缺,才向民间借贷。 等战事结束,国库恢复生息,立刻偿还大家本息,如果国库一时无法偿还,先从他私库调用。 有了这四千万两白银担保,民众心瞬间落地,有皇帝在这担保,还怕朝廷还不上吗! 而且打下了燕平,国库收益肯定会越来越好,不愁还不上,是时候大赚国库一大笔了! 于是大批大批白银粮物,潮水般向着国库涌来,袭红蕊看着那一摞摞白花花银块子,心情格外舒畅。 这次放国债,收白银,一个是因为白银保值,下放到迁民手里,他们才安心,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转看向户部尹户曹:“如今银价是不是飙升了?” 尹户曹是秦行朝换位那个原京兆尹,原以为摆脱了京兆尹那个烫手山芋,去户部会好点,万没想到赶上打仗,成了烫手山芋。 听袭红蕊问话,连忙道:“娘娘所料不错,如今为了买国债,许多人用铜钱换银,导致银价飙升。” 袭红蕊直接道:“不用那麻烦,让他们来官府换,户部再出一种当银券,当银券可用来买国债,视同白银,不过结息时候,白银以白银偿付,当银券以铜钱偿付。” 尹户曹听了立时拍马屁道:“娘娘英明!如此一来百姓想换银会来官府,银价不会上涨了!” 袭红蕊不置可否,继续道:“除此之外,官衙还给百姓换币,凡是以前萧贼在时所铸劣币、大钱,全部依原价值回收,兑换新足重铜钱,收回来劣币融了重铸,算再多耗资铸币,也勿使劣钱再害百姓。” 尹左曹:…… 他听到了什? 要说萧南山当政时做最缺德一件事是什,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想了一个招,铸造夹锡劣币,以及各种“当三钱”“当十钱”大钱。 最搞得铜钱兑换体系直接崩溃,百姓手钱一夜之间变得不值钱了,拿着一堆劣质铜钱,换不来一斗米,直接把人坑死。 是现在,很多地铜钱兑换体系也还是乱七八糟呢,朝廷一直没办法解决,根本不敢碰这茬。 娘娘想干什,她居想回收那些劣钱? 袭红蕊微笑,有何不可? 她现在用当银券收足重铜钱,再用足重铜钱收劣质铜钱,看似亏了,但有一个好处,那是重新构建起铜银兑换信誉。 重新构建起铜银兑换信誉,有一个好处是什呢,是她之还国债,可以用铜钱还啊。 女主来建立了无数钱庄,发行一种银票交易,凭借信誉,用纸兑银,而据评论区说,她们那里平常用甚至都是纸币。 袭红蕊简直不敢想象,那个世界钱币兑换得有多规范,百姓甚至可以放心地使用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