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后所讲的故事与姚钧说的出入并不大,都是大禹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从白夷族开刀,做了祭献白夷族人并汇天下气运的事。 我并不敢让李后川知道姚钧也说过类似的事情,更不敢让他也知道姚钧是曾经是商均,奇相是那十一个人里的奇相。 不过,这两个人的故事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个不曾出现过的人,就是守藏使。 这个守藏使好像异常神秘,似乎是做为第一个加入协助大禹治水的十一个能人异士,却从未露过面,至少在川后跟随大禹治水后,从未见过。 但是这个人却贯穿了大禹治水到建立夏王朝的全部过程。每个大的事件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可他是谁,没人知道。 至于川后,在他的故事里则更多的是扮演了一种为了族群可以生存下去牺牲自我,最后却被背叛的角色,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毕竟都是一面之词! “李老师,这个守藏使有过什么事迹传说,能给我们说说吗?”我并不敢问的太深,现在我还不敢确定,他现在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听到我发问,李后川并没有看向我,而是看着眼前的填满了头骨的巨坑,眼神里泛起一种似乎是穿越了千万年时光的深深情绪。 良久之后,他缓缓的转过头看向我,带着一种似是询问似是怜悯的目光。 就在我被他看的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李后川收回了目光,对坑前的所有人问了一个问题,我从没有想过答案的问题:“你们有思考过鼎这种器物的来由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给我问有些懵,鼎的来历和使用现在早已经过考证。于试着说道:“鼎不是在上古时期,人们用来盛放黍、稷、稻、梁等食物,和用来烹饪的工具吗?” 李后川听了呵呵一笑,说道:“上古时期,铜乃贵重之物,所以不论普通人家还是王室贵族,日常生活中均以陶制器具为主。且日常所用器具簋、鬲、甗、俎等相对较小的器物,鼎器笨重而不方便搬动应用,为何要造鼎类器物呢?” 这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也确实是我没有往深的思考这一层。 我还没太想明白前边的问题,李后川便又问道:“现存发现最早的司母戊鼎,为什么要造那么大,它为什么不是日常生活所用器具,为什么会在鼎身上刻那么多盘龙纹和饕餮纹?” “我再问你,目前记载里最早的鼎类器具是做什么用的?” 李后川问的很快,问到最后我几乎是下意识的就说了一句:“大禹定天下铸造的九州鼎。” “对,那你就没想过鼎这种东西,突然就出现了,而且还是以九州鼎这么大这么完美的器物呈现的,它是谁为了什么事情而设计的吗?” 这种一连串带有压迫式的追问,让我有些应接不暇,无数的想法从我脑子里飘过,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做答。 我不知道李后川为什么要盯着我这么追问,此时我已经是略有些慌乱的看着对方,嘴里无意识的蹦出两个字:“钱铿!” “钱铿是谁?”李后川抓着我的胳膊追问道。 李后川的反应让我回过神来:“啊,钱铿是谁,我不知道啊?这名字你们哪听来的?” “这名字是你说的,你不知道?”李后川似乎是有些过于激动。 这时候一直站在边上的蒙玉过来说道:“老师,我看他刚才被问的很是慌乱,两眼无神,他应该是无意识说出来的这个名字。” “无意识?”李后川缓缓的恢复平静 “嗯,老师,你说他会不会和咱们一样。” “你是说,他也有可能是……”李后川的话说了一半,我并不知道他们想说的是什么,但是明显没有太顾及我的存在 蒙玉则接道:“是的,老师,上次咱们在密须祭坛遇到和他在一起的两个人,应该也是,只是不知道是谁。” 听到蒙玉的话,李后川略一思考,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而开始说关于守藏使的事情。 关于这个神秘的守藏使,李后川说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守藏使正统的官名是守藏吏,从夏朝开始设置,主要负责国家的文化典藏,国家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周礼·夏官·司弓矢》中有过明确的记载“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 在那个所有文化知识都集中于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年代,这样的职能几乎是整个社会的顶尖存在。它掌握了太多信息资源,有足够的能力去影响改变统治者的思维方式,统治方式。 大禹身边的这个守藏使,有可能是几千年历史中的第一任守藏使。 这位守藏使是如何出现在大禹身边的,没人知道,他就像是一个凭空出现在大禹身边的名字。从川后叛族跟到大禹身边时,他已经在了,但是却没人知道这个守藏使是何人,也从未出现在人前。 川后投靠大禹之后,随即被派往参与弱水河流域治理水患,大禹则是将得来的河图传回后方交于这位守藏使。不久之后,这们隐于幕后的人物,则是向大禹递交了氐置水与冥水的治理方案,与治河方案一同传来的还有如何通过屠杀白夷族人,建造祭坛收集气运的计划。 据说也是在这个时候,这位守藏使开始设计了第一个鼎的陶范,这便是后来的九州鼎的最初来源,传说随着这个陶范还一同产出了一个铜制的母本。而这个母本即是后来鼎器的母本,也是后来簋器的母本。 ———————————————————— 在李后川说的说到这个铜制母本的时候,我瞬间就想到了姚钧手里的那个特别像天王簋的小号铜器,那个有着神秘力量的母本铜器。 想不到竟然是出自这个神秘的守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