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先盖学校!”"为啥先盖学校啊?"“我还以为得先盖大队部……” "对啊,大队部不是咱赵村儿的门脸吗?""是啊……" 台下寒寒窣窣的议论声不断。 赵新山抬手压了压, "都静一静,静一静,先听我说!"大家抬头,望向他。 赵新山举着喇叭,道: “咱大队的娃娃们冬天在老教室里上课,一间教室几十个孩子,炉子就那么大点儿一个,只有坐在炉子周围看火的娃娃能暖和暖和,隔一个人都不热乎,孩子们手上全是冻疮,拿笔拿不了,翻书都冷得不敢伸手,个个冻得流鼻涕,咋好好读书?" 底下,一众有孩子的社员们纷纷点头,大队长说得可不就是赵村儿学生们读书的现状。 “穷啥不能穷教育。”赵新山声音激昂, “谁敢说读书没有用?读书没有用,那工农兵大学,为啥都想去上,为啥都羡慕?读书没有用,赵柯咋就能带着赵村儿大队发展这么好?读书没有用,傅知青、刘知青他们这些知青咋能造水车、造土窑,让你们有机会吃白米饭、盖砖房?" 被点到名,赵柯神情平静,傅杭也只是微微侧头看向她,唯有刘兴学,微微挺胸。 “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懂道理、有见识吗?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机会多吗?不是读书没用,是咱们以前穷,拿不出钱培养娃娃们十年八年,看不见读书的出路,只能当它没用。”赵新山认真地看着每一张面孔,问他们, "咱就说句心里话,你们小时候,哪个没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能读书?哪个没羡慕过余秀兰有赵柯这样进工厂上班儿的闺女?" 成年社员们下意识看向村里几个念过书的人,赵新山、牛会计、余秀兰…… 小时候,大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只有他们,早早会写自己的名字,说话也很有道理似的,好像衣服也总是干净的。 所以从他们开始认第一个字起,赵村儿所有人就默认了他们不一样。对赵柯也是.…何止是羡慕,酸的很。 赵柯咋就能进工厂呢?自家孩子咋就只能在地里扒拉土?为啥好的都在一家? 人家一代一代越来越好,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扒拉土?没有人甘心。 人 人都有自个儿的不甘心,赵新山、余秀兰这种明显比村里人优越一大截的人,也有自己的不甘心 世界太大了,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子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优越在哪儿呢? 赵新山叹道: “咱们这些大人努力干活儿赚钱是为啥,不就是为了自家的娃娃们吗?哪怕孩子们读完小学,还是留在村里种地,有文化的人种的地,跟咱们这些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不一样儿。" 至于咋不一样.. “赵柯说,外头研究出来的种子,种下之后,比咱们村儿里自留的种子能抗灾更高产,明年开春,咱们大队就买这种种子种。咱们大队还打算用一部分卖白菜的钱买手扶拖拉机,没读过书,能学会开,学修车费不费劲?" 这是大队第一次跟社员们说,要买新种子和拖拉机,而且跟全村人息息相关。 "大队长,咱村儿要买拖拉机啦?!""啥时候去买啊?" "拖拉机得多少钱啊,咱大队买得起吗?"“那咱们村儿不就成十里八乡第一个买拖拉机的大队了?” 赵新山打断众人: “这是社员大会下一个事儿的内容,等会儿讲,现在说的是盖学校。” 社员们陆陆续续停下议论,有人喊: "大队长,俺们愿意盖学校,大伙儿都没意见!" 有一个人起头,其他人纷纷附和: "对,我们没意见。" 赵新山眼里露出满意之色,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就继续往下说学校的规模,大队打算盖八间屋儿……" “啥?!八间?!”所有人震惊, “咋这么多?那得多大啊?” 底下一片沸腾,赵新山出声压了两次,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个让赵柯给你们讲,她讲得明白。”赵新山把喇叭递给赵柯, "你跟大伙儿说说。"赵柯放下搪瓷缸子,清了清嗓子。 傅杭眼里有一丝心疼。 赵柯道: “小学有五个年级,两个年级放在一块儿上课,到底不方便。” 底下有人问: "一个年级十来个孩子,坐一个教室,多浪费啊。" “我知道你 们要问这个。”赵柯耐心地说, “随着咱们大队的发展,村子里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教育的重要性,大队长刚才已经跟大伙儿说了,早晚都要分开,不如一步到位,让村里的孩子们更早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 这是赵柯提议的,否则按照大队的保守规划,也就是比照现在小学的规模,建个两间教室对付着,说是以后慢慢建,可真拖下去,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那还剩下三间屋呢?" 赵柯回答: “一间作为老师们的办公室,教室分开之后,按照小学课程的需求,大队有可能会按照需求增加老师的数量,具体情况,到时候安排。" 底下,方静原本一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倏地抬头。 增加老师,肯定得读过书吧?那她…… 方静瞥向坐在她前方的几个知青,咬唇,有些后悔,现在庄兰、苏丽梅都跟赵柯走得近,连刘兴学和邓海信都比她跟大队接触多... 与她差不多神色的,还有胡和志,他上一次没能选上,如果增加数量,总不会又选不上吧? 社员们挺多疑问,总结下来就是,村子里孩子就那么多,老师安排多了,不浪费吗?这都是要给工资的。 赵柯给他们解释了一下“按照需求增加”,肯定不会一开始就补满。 而且,有一个打算,大队开会的时候说了,但是不好现在跟社员们说。 那就是大队不打算局限于本村儿的学生,还会吸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