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傀儡,你放心,我庆军不杀孩子,更不会杀一个受害者,跟着我,我让你做回一个真正的孩子。”
不知怎的,她心底竟也希望起来,让他放下那常年的心狠手辣,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跟我回宫,不然,你面前的这些人,都得死。”
入庆国皇宫,那岂不是做质子!
她大吃一惊,惊恐的看着他。
那高大的男人看他不出声,便用力将他的下颌甩开,站起身扬起手来。一声凄厉的惨叫,阶梯上的大殿前,倒下一个胤国后妃,血珠洒与殿前,鲜血顺着阶梯一滴滴流下。
一声惨叫……
两声惨叫……
屠刀伸到了她面前,她好怕,她怕痛,她抖如筛糠,泪如雨下。
“我答应!”
屠刀没有预期而至的割下,男孩咬牙切齿的嘶喊着:“我愿意!但是我有个条件!”
“手下败将,谈何条件,只有服从和死亡!”
“不!我姐姐和我同父同母!她容貌昳丽,有胤国第一美人雅称!恳请主上开恩,恩准她也一并入宫!”
阶梯下传来有节奏的咚咚声,她急忙睁开眼,高傲的他竟为了她,在敌人面前重重的磕头!
高大的男人似乎没有预料到这个惊喜,他仰天大笑着,笑声穿透了胤国皇宫……
“阿姊,你何故如此惊讶,我得以自由,难道是你不希望看到的吗?”
他如今清晰可闻她所有心声,她在质疑他,她觉得他疯了!
他坐起身来,双手紧紧抓住倾禾的肩,狠狠地盯着她。
她的思绪被拉回现实,她看着他,一颗晶莹的泪珠从眼眶充盈而出。
“这么多年,我以为你放下了这些,我看你丢掉铠甲,我看你不再习武,我以为……”
“你以为!”
他手上青筋暴起,似在咆哮着所有的屈辱与不甘。
“你以为我可以做回一个孩子,可是你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以你们相要挟,无耻的羞辱我!”
她的瞳孔愈来愈大,他听见不可能三个字重重地在她心里盘旋了数回。
她崩溃的摇着头,无助道:“不会的,陛下对我们这么好,还善待着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子民,他是真心待我们的。他也有苦衷,他只是想要天下不再硝烟四起,能够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听完她这一番不切实际的言论,他勃然大怒,将倾禾狠狠推开,咬牙切齿道:“他可以做所有人的明君,但是对我,他的羞辱没齿难忘!”
看着她缩成一团,不住地啜泣着,那样子懦弱极了。
他放开了她,平复了呼吸,才继续说道:“可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们可以在穿金戴银中苟活,却让我时时忘不了刻骨之仇,马上他就会以为我染上可怕的疫病,那些大臣肯定也忌惮我通过你左右朝堂,巴不得赶紧奏请让我远离昏君,阿姊,你不开心吗?”
【真是魔鬼!】
他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心声,竟是魔鬼二字,他笑了起来,笑声刺耳极了。
“阿姊,”
虚弱的人是否会变得多愁善感,他眼中竟充盈了一颗泪珠。
“忘了沐家,忘了胤国,忘了倾禾公主,只做一个庆国的宠妃。”
她更加惊愕的抬起头。
“淳妃娘娘,请娘娘移驾回宫。”
殿门外的传唤惊醒了倾禾,她感到对茫茫前路的无措,急忙起身摇晃至珠帘前,又不舍的回头望了一眼,转身仓惶逃出凤栖宫。
他看着那狼狈身影,魔鬼两个字就这样生生刻在脑海里。
这余晖毒力果然强劲,居然让他获得了听人心声的功能。
他的心愈加空洞,因为他必须直面更多的自私贪婪,恶语横生了,天下之大,从此再无一方清净之土。
果然是个糟糕透顶的世界,他在心里想。
天色已暗,明光殿后殿之中,两名掌灯宫人正小心拿着烛火,点亮一盏盏多枝立灯。
灯火燃起,星点光芒烘衬着木雕金器,给肃穆的殿堂增添一份暖气。
末了,一盏兽首陶灯跳跃着火苗,照亮了庆帝手里一卷奏疏,那上面醒目的胤字,使得庆帝紧皱眉头,嵘儿这孩子,竟也写了奏疏来劝朕。他轻叹一声,将卷轴摊开在案几上,撑着头继续往下看。
“臣傅嵘上疏,请陛下圣躬万安。陛下,臣闻东胡人久在胤也,史乐作乱之时,彼因乱入主中原,占六州而称帝也。陛下率诸军讨之,数年后方可平息,非慕德义而归也。兽不可生也,狼崽虽小而性凶戾。今星象示异,祸起胤国,愿陛下顺从天意。昔有朝廷近亲者刘向,力言极谏,况为子乎?”
“哼,兔崽子。”庆帝看罢,从鼻腔发出冷哼一声,嘴角却不自觉上扬。
太子虽是弱冠之年,倒是有些政见,只是考虑太过片面,不过虽是名义君臣,到底是为人父,心里还是有些喜悦的。
他轻提起朱笔,批复道:“尔之道德远不足矣,多大言少成事。君子居高,不应长惧国将覆也。今百姓未宁,尔不以此时恤民之急,却思乱成虑。若能严于律己,又能恕以及物,为仁之道,其在是乎!”
提笔成勾,望着绒毯上堆如小山的奏疏,心烦意乱重上眉头。
自元夜宴后,奏疏大多是反对胤国旧族沐氏重归朝堂之举,事已至此,现在贸然收拾沐氏必会招致祸乱,百姓久经战事,必须休养生息方为长久。
不过……
就这么思量许久,盯着灯火都成了重影,庆帝心中暗下决心。
“陛下传诏,凤栖宫沐重翎年已弱冠,当避后宫之嫌,念其常伴左右,日复一日,不敢怠慢,天惠聪颖,雅擅才能,朕心甚慰,着其任平阳太守,特赐府邸一套,良田十顷,望其勤勉恭亲,不忘顾复斯民之则。”
凤鸟出巢,天下皆知,一时间流言纷纷而至。
有人说,江湖传闻凤栖龙枝取而代之,而沐重翎小字风煌,所以朝堂忌惮沐重翎的恩宠,恐其有不臣之心,所以上表陛下,将他置于朝堂之上,好监督他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