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与他同醉> 红了樱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了樱桃(2 / 2)

站在原地,试图从那堆泡沫箱上看出点这部戏的蛛丝马迹。

红了樱桃?她最先想到的是张恨水的《绿了芭蕉》。

这俩有什么关系?是哪本她没读过的名著?还是她没关注的娱乐圈新剧?

她当下掏出手机一搜。

做好了被满屏幕庆祝开机的粉丝现场图刷屏的准备,没想到搜索页面异常冷清。

韩阿姨没有记错名字,这部戏的确实叫《红了樱桃》,但最热门的一条内容,是都还没认证成功的官博发的一条两小时前的开机图,简陋的图文和零星的评论数相互映衬,更显寂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电视剧《红了樱桃》今日开机!敬请期待!”

开机图里,男演员一身中山装、女演员一身绛色旗袍,两人手举开机红包,对着镜头浅笑。

背景里,正是蒋宅南面的正大门。

没有开机仪式里常见的展台和KT板,全场只摆了个烧香桌,拉了个红色横幅,庆祝电视剧开机大吉。

柳英再点进两位主演的社交账号,一看,女主角廖岚粉丝10万,男主角于奕坤粉丝20万。

好吧,一个都不认识。

想起老梁兴致勃勃的那句“我们要火了”,柳英苦笑,关了手机,又望了望四周。

没有警戒线,没有安保,没有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更别提她在网上看过的趴墙头、蹲拖拉机、钻林子的代拍了。

就在柳英纠结要不要和韩阿姨一样,去宅子里瞅瞅时,一个女人从月洞门里出来,她扎着低马尾,黑T恤外套着荧光绿马甲,格外醒目。

她手里翻着一叠资料,歪头夹着手机,正忙着和人通话,“我这边需要侧拍,不需要多,一个就行,有点急,最好就在江浙沪,能懂点吴语那最好了……什么?噢噢,驻组宣传就不用了,这钱就不花了,我们自己上……”

“学姐!”

女人刚打完电话,在手机上继续疯狂地语音输入时,突然听到这声“学姐”,扭头看去。

“柳英?!”她满脸惊喜。

“是我!临君姐!”柳英朝孟临君跑去。

孟临君手上凌乱,倒腾半天,终于腾出一只手,与柳英紧紧相握。

“太巧了,你还是在做制片吗?没想到你居然来我们这取景了!”柳英大学时就知道孟临君的梦想是做影视制片,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在坚持。

“哈哈哈,我当时看到这个剧本,就想起你以前带我来月塘玩时我们逛过的蒋宅,这儿的景有年代感,比影视城里新搭的更真实,也不同质化。我本来没抱希望的,毕竟要把景点包给剧组也是很难呢,没想到市里这么快就批准了。”孟临君语速飞快,残留着工作中的雷厉风行。

“你们拍的什么戏呀?”柳英好奇。

“我把剧本给你,你看看,前面是大纲。”孟临君爽快地把一份材料拿给柳英。

倒不仅仅是信任柳英不会外泄剧本,而是她也有自知之明。

顶流明星参演的S级项目,剧本可以卖到230元,每月通告表360元,而她的项目,只是个和新平台合作试水的小成本定制短剧,无人问津。

柳英接过剧本,高兴坏了。虽然她对影视是门外汉,连现在最红的小生小花都不认识几个,但能一窥一个作品背后核心的剧本,还是有种隐秘的快乐。

“这儿热,你去我们里面坐,就说是我学妹。里面虽然没空调,但我们备了风扇还有冰淇淋。我还有个电话要打,等我忙完找你啊。”孟临君扬扬手里的资料,和柳英摆摆手。

柳英也没客气,抱着剧本就往月洞门里走,来到后院。

满场的工作人员以及一堆她没见过的机器还是让她心生怯意。

她还是第一次来到拍摄现场。

她以前去过的现场,只有建筑工地,在大太阳底下灰头土脸地做测量工作。

她和工作人员打了招呼,拿了一根绿茶红豆味的棒冰,在回廊下找了个位子,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剧本。

清末民初,江南水乡。出生书香门第、但家境败落的许含真从女校毕业后,被父亲许给了当地富绅汤兴维那患有痴呆症的长子汤文默为妻。成婚三年后,三儿子汤文御留洋归来。得知父亲瞒着他给大哥办理婚事,他虽不以为然,但也并未插手。

在这个新时代与旧时代相交的时刻,汤家既新派开放又传统保守。汤兴维支持教育,孩子们不论男女,都送去西方留洋,但留洋回来后,儿子得继承家业,女儿得相夫教子,不得有违。

而汤文御就在这样半中半洋的环境下,对许含真暗生情愫。一面是自由意志下无法遏制的爱意,一面是强大体制下无法违抗的礼法。他想将含真从这场守活寡式的婚姻中拯救出来,又不敢想象如果他真这么做了,又要如何面对父亲以及含真。

许含真看透汤文御既不敢救自己,或者哪怕在她哀求下救了自己,也不会娶自己后,对他心灰意冷。她在送侄女上学堂时,偶然认识了一个福建商人。几番权衡后,她果断从汤家私逃而出,搭上多年积蓄,跟着福建商人远赴旧金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