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宝钗的前世(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宝钗的前世(三)(2 / 3)

借通灵说,这里已经说明所谓青埂峰石头一说,是他假借的,将真事隐去,写了《石头记》。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之后整整写了一大段,表明自己为什么想写闺阁故事,我就不都复制粘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后又写:

【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 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他为什么要用假雨村言?因为都说了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再看书里种种细节,细至吃穿用度都那么详尽真实,若非亲历能写出来吗?让一个乡野村夫写,断写不出来。

既然是亲历,那涉及当年故亲旧友,闺阁女子,都不免被人猜度,更何况还涉及朝廷皇家,当年大清,文字狱盛行,但是他家族没落,无所事事,一肚子的学问,又想把过去生活过的经历写出来,所以他才想到用假雨村言。

【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朝代地点无考,不就是今天的架空嘛,他自己亲历之事,肯定是大清朝,可是要是写明是大清朝,不就一定有人会对号入座了嘛,所以只能架空了。

这之后曹雪芹又借石头之口,把过去的书又褒贬一番,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写红楼梦的意图所在,过去的理治之书,写的没意思爱看的人少,野史的有讪谤君相,或贬□□女,才子佳人,都是千篇一律,文人墨客YY而已,他写这本书的写法新奇别致,开创先河。

事实也的确如此。

就像贾母掰谎时所说,很多给大众看的通俗小说都是些穷书生YY的,上来就是什么公卿贵族小姐就看上他一个穷书生了,然后就人不人鬼不鬼,要死要活的。其实那些书生,他连真正贵族家点门槛都没登过,见过人家什么样吗?

【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女,□□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如此种种。

后面更是强调:

【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这本书的大旨是谈情的,但是因为是官家实录,所以难免涉及到一些朝中奸佞之事,但这不是它的主旨。

这里面已经说的清清楚楚,这也是他要借假语村言的主要原因。

现在有的学者居然有考证《红楼梦》是雍正写的,胤礽、胤禔的都出来了,书里出个日月,就说是曹雪芹意指大明朝了,更有甚者,玉带林中挂,就是林黛玉是上吊死的,她其实是崇祯。?

雍正闲的,他要对谁不满,还用如此大费周章,直接砍了完事。真比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还厉害,曹雪芹当时要遇到这些人,早上菜市口了。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他经历过家族兴衰,早看透了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从宝玉视角表达自己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宝玉在秦可卿处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充满厌恶,避之唯恐不及,因宝钗劝他仕途经济,骂她是国贼禄鬼,对他来说人生真意唯一情字而已。

结果咱们一些红学家,牵强附会偏要把闺阁女儿也说成是帝王将相,闺阁说成曹雪芹厌恶的朝堂,经济仕途之道,真是无语之至。

就因为看过某些云里雾里,引经据典的解读,害我一直没敢读过红楼梦,总觉得这书深不可测,晦涩难懂,没点高深的学问根本没资格读。

其实看完才知道,曹雪芹写书时,就是想改变自古以来好书只给读书人看的状况,写一本普罗大众茶余饭后也可以解闷的好书。

写书是给人看的,又不是给鬼看的,他为了避免惹祸,书被河蟹,隐去了一些真名真地,说了一些反话,也就是有人说的阴阳怪气一下,因为信因缘际会,因果报应而有一些暗语,也不至于通篇男的写成女的,好的偏说坏的,朝堂写成闺阁,那他还写书干啥。

谁写书不想别人看明白,就像JJ脖子以下,作者不也是想法尽自己所能写清楚一点,让读者明白吗?每一个作者写文故意人读者都看不懂的,就算为时所迫,不得不假语村言,也会多方提点,文以载道,尽量让人明白自己的真意。

其实曹雪芹已经尽量说明了,比如江南甄宝玉,不就是在说真正的宝玉在江南,就是江南的曹雪芹,书中在都中的假宝玉,是按真宝玉的事情杜撰的。

当年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后来曹家因亏空被查抄,明显就是《红楼梦》里写的甄家。

书中赵嬷嬷说: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赵嬷嬷还提到贾家接驾过一次

【暧哟哟,那可是千载稀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

所以贾宝玉,就是甄宝玉根据自己的经历,杜撰出来的故事。这就是要告诉读者,我写的就是江南曹家的故事,江南甄家才是真宝玉,即我曹雪芹。

言归正传,关于十二钗判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