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宝钗就是在替董小宛,也就是宝琴做诗,因为此时宝琴还没来贾府,而菊花非宝钗本命花,同为薛系,她便替宝琴写了菊花诗。
除了宝钗,还有一个人也是替薛宝琴在写诗,因为菊花的代表之一是薛宝琴,同样也非湘云本命花。
史湘云,和贾母一样,很多时候用史笔,即替别人做史笔,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细节,书中说:
【只见湘云走来,将第四、第五《对菊》《供菊》一连两个都勾了,也赘上一个“湘”字。
探春道:“你也该起个号。”
湘云笑道︰“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
宝钗笑道:“方才老太太说,你们家也有这么个水亭叫‘枕霞阁’,难道不是你的。如今虽没了,你到底是旧主人。”
众人都道有理,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所以宝钗提议,宝玉不等湘云提议,就把湘云自己写的湘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前文提过,宝琴曾以落霞比红梅,落霞除了喻红梅,还是古代名琴的名字,所以霞即宝琴,也就说明此时写诗的非湘,而是琴。
再看湘云写的这首《对菊》,就更坐实了湘云在替宝琴做诗了: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再看董小宛和冒辟疆曾一起做过一首赏菊诗:
冒辟疆:
“玉手移栽霜路径,一丛浅淡一丛深。
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董小宛:
“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
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
大家可以看,上面史湘云写的《对菊》诗,是不是在引自冒辟疆的诗。要知道《红楼梦》作者才高八斗,各种人物做了那么多诗,又不是做不出来,为什么偏偏这一首要引用冒辟疆的呢?
因为《对菊》,冒辟疆对的是谁?对的就是董小宛,同时也暗合冒辟疆和董小宛对菊花诗句之意。这里再一次证实了,湘云在替宝琴做诗。而诗中写的也是董小宛日常喜欢做的,“别圃移来贵比金”,就是把园圃里的菊花移栽到居室。
移栽菊花到居室后,就该贡菊了,接下来湘云就做了一首《贡菊》,这里节选后四句:
“隔座香分三径露,拋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抛书人出自宋朝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意思中午在纸屏旁,竹床石枕上睡着了,拿书的手倦了就把书抛到一边,午梦酣长。
这里周围的东西出现了一个纸屏,所以湘云做的《贡菊》诗,后面也是一句“霜清纸帐来新梦”,月光下的纸屏上看的菊影,写的正是董小宛常做的事情,用纸屏围着菊花,看菊花影。
然后“圃冷斜阳忆旧游。”,每到傍晚在花圃旁就想起当初和冒辟疆旧日的情形。
评点诗的时候,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意思就是本来写的贡菊,现在却回头去写当初在园圃中同游的情形,以当日的温馨衬托今时一个人的凄凉。
所以湘云做的最后一首诗就是董小宛最喜欢看的《菊影》。
赖大家的送了宝琴两盆腊梅,两盆水仙,一共四盆花,也从侧面说明了薛宝琴爱室内盆栽,赖大家的才投其所好。
宝琴送了黛玉一盆,送了探春一盆,让人难免感觉有“拿着茶壶浇菜地,哪棵有用浇哪棵”之嫌。
这里想吐槽一下,纯属个人意见,贾家一共四个女孩,要说只有两盆也就罢了,作者专写了有四盆花,要不就都送,要不就别送,送两个,另两个没有,算怎么回事。要不就是太爱花了,想自己留两盆,这薛家人做事,怎么总感觉扣扣搜搜的。
关于黛玉和董小宛的不同,如此种种不同,像作者有意为之,所以黛玉不可能影射董小宛,事实上,黛玉也有自己影射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