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冒家的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冒家的事(2 / 2)

录》宣布为特号禁书。因为此书有涉及康熙身世的内容。

二是肆行文字狱。凡是涉及到有关康熙身世的文字,或销毁,或删改。冒辟疆的《同人集》被删除了百分之九十。

三是冒氏祭田由朝廷直管改为冒氏家族自管。

所以曹雪芹生活在乾隆年间,红楼梦不能广为流传,是因为涉及皇家秘闻,他又身份特殊,作为曹家子孙,更加身份敏感。

《红楼梦》除了涉及冒家,还有个重要的家族,就是李煦家。

李煦的母亲文氏,和曹寅的母亲孙氏,同为康熙乳母,曹寅和李煦也是好友,曹寅还是李煦的妹夫,不过这个妹妹不是胞妹。

李煦有两个儿子,李鼎和李鼐,这两个名字眼熟吧。红楼梦里,史太君的两个侄子,史湘云的叔叔,就是一个叫史鼎,一个叫史鼐。我不相信世上有这么正好的巧合,而且这个鼐字还是个生僻字。

曹寅做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做苏州织造,管理浒关税务,兼司扬州盐政,两个人同为康熙皇帝的耳目近臣。李煦在康熙下江南时,也曾四次接驾。

苏州和扬州盐政,你想到谁?就是林如海。

李煦爱竹,清人张云章记录李煦别业:

“初,公于郊外种竹成林,结屋数楹,杂树墟间,时一往游,遂自号“竹村”。

至是以其地远,别购南城废畦一区,流水萦其前,编篱缭其外,中为堂三问,……四围帷多植竹,以隔市尘”

李煦有一幅画像,背后就竹林,曹寅在上面题诗,诗句中有:

东吴占断闲风月,却画潇湘一段秋。

林里妙香谁窃得,我来抒笔谴池神。

松萝为屋石为床,万朵芙蓉水一方。

石片花枝迥不凡,竹村应得写头衔。

等诗句。

雍正登基,以亏空之名,先抄的李煦家,后抄的曹家。

所以李煦家在《红楼梦》书中一分为三,既是史家,也是林家,同时又是甄宝玉家。

李鼎是李煦四十岁时生的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奢华靡费的性气,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李煦曾想为他向康熙讨个官做,都被一直对他家照顾有加的康熙无视了。

《红楼梦》里,让史鼐袭爵,给了史鼎忠靖侯的封号,和影射雍正的忠顺王一样的忠字头衔,可见作者对雍正一派的态度。

曹雪芹是遗腹子,其父曹顒病故,在康熙的主导下,由李煦帮助过继了堂弟曹頫做江宁织造。1715年3月初七,曹頫在《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折》中上奏:“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马氏就是曹雪芹的母亲,这个遗腹子就是曹雪芹,后于1715年5月出生。

其后,李煦六十岁时,于1716年9月又添一子,11月添一女。

据《虚白斋尺度》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一月《寄京中三弟》

“我于九月十五日添得一子,十一月二十四日添一女,并以附闻。按:此子名李鼐,此女无名”。

《红楼梦》里林家之女林黛玉,史家女儿史湘云都比宝玉小一岁。

雍正元年,即1723年,李家小女儿七岁,正是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李煦被革职,雍正谕旨交查弼纳抄李煦苏州家。

查弼纳有意包庇李煦, 李煦家人名单数目故意错漏,最后少了三人,为在途中病故男子一、妇人一及幼女。这个幼女应该就是李煦千方百计保下来的小女儿,后来送去了曹家。

此女应该就是曹雪芹此生最爱,在《红楼梦》里化作林黛玉和史湘云。以林黛玉影射和宝玉相恋过程到分离,以史湘云影射结局和宝玉重聚,相守余生。

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里,史湘云与丫鬟翠缕论阴阳时说:

【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得就好。”……

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

人世间就是如此,阴尽阳生,否极泰来。

后来在凹晶馆黛玉和湘云中秋联诗,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妙玉走了出来。

【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

所以全书以黛玉之死,为大悲至极处,若再往下一直悲下去,作者认为反而堆砌牵强了。

妙玉又接着说:

【“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

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所以大悲之后,最终生活还是会回到本来面目去,妙玉接着往下联的句子,都是在描写乡野山间的平淡生活,诸如: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