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拿出流落在外的前太子旧物,拉拢前太子旧臣,借此弹劾新帝德行有亏,再接着请李太后主持正义,过继前太子子嗣,登基称帝,郭后虞心道,真是好胆量,可惜了,不是好手段。
骤然被前太子的人,抓住郭后虞的把柄,朝中好几个前太子旧臣,仿佛有了主心骨,纷纷凑了过来。
郭后虞看着殿内涌进来的几个前朝旧臣,他脸生,说白了,涌进殿内的,已经排除在重臣之外,也就是个闲职充数而已,真正替前太子说话的人,只有何大人翁婿,除了这二人,其他的,少有在朝中担任要职的,可惜,何大人翁婿,作为局中人,看不清状况,异想天开。
李太后出面,过继子嗣,又能如何,能让几个文臣凭三寸不烂之舌,让郭后虞把江山还给刘氏!呵,郭后虞心里有些想笑,可惜,他做了帝王后,不能随意放肆的大笑,不然,这会儿,郭后虞一定能笑的前俯后仰。
李府连过继的人,都找好了。还真是准备的很充分呢!
就在前太子旧臣以为,李贺是李太后的侄孙,若将他过继到刘承嗣名下,李太后岂有不答应的道理,被人怂恿追捧一番,觉得理应如此,将江山还给刘氏皇族。
可惜,这世道,不是靠大道理活着,而是比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
郭后虞接手了乾祐帝的私库,里头东西,自然入了郭后虞私库。
郭后虞看着这方端砚,心道,一个砚台而已,在武力十足的权威下,不足为惧。郭后虞想,即便私库中中被胡来变卖出去所有的珍宝,都被人找出来,郭后虞也不担心,军费不足,拨给云州的军费银子,国库中,因补贴农户,花了三成,他不过想出个旁门左道的法子而已,弄得天下皆知,也最多说新帝囧迫,穷得要卖东西了。
被人笑话几日,郭后虞还真没放在心上。
只是,在何大人翁婿义正言辞的等待中,郭后虞却走神了,他在想,乾祐帝私库的东西,流出宫外,这些前太子的人,乍看见前太子的物件,一下子蜂拥而至。
要说睹物思人,忆起前主,太过牵强了些,前太子的心腹们,他登基好几年了后才想到,郭后虞夺了刘氏江山,忒晚了点。
不对啊,要想过继子嗣给前太子,应该在郭后虞登基前,提此事。
郭后虞心里在想,他的确因篡位称帝,名不正言不顺。那又怎样,他照样做了皇帝。
郭后虞都登基好几年了,前太子旧臣才提这事儿,是不是忒晚了些。
郭后虞看着何大人义正言辞的指责他名不正言不顺,心里早就怒了。他对前朝世家们,并不多宽待,且看王家就知晓了今日提起过继子嗣这件事情,显然有人背后推动。
郭后虞杀了乾祐帝替前太子报仇,当时还有前太子旧臣感恩戴德,说感谢新帝,替前太子报仇。这才过去多久,前太子旧臣就翻脸不认人了。
谁在暗处,弄来这么一出?
整个李府,恐怕只有李太后一人,是个明白人,如不然,这偌大的李府,不会衰败到无一人领实差,只靠着家底度日。
何大人翁婿二人义正言辞,口吐狂言,不知道受谁指使?皇位,岂是谁想做,都能坐的!
何大人岳父祭祖时,刚回故乡,有人找上他,说几日前,梦见前太子托梦,指责他忘了旧主,想要他出面,扶植李府嫡长孙过继到前太子名下,还特意带了一件足以证明新帝郭后虞德行有亏的证物。
这方端砚,的确是前太子刘承嗣的物件,那时,前太子刚行弱冠礼,这端砚,就是济州刺史送来的贺礼。见到证物,何大人岳父心里触动,脸上却并未表现出分毫,只不过,前太子托梦一说,到底触动了几分。
来人锲而不舍,接二连三游说几日,何大人才松口。
前太子的指责,触动了何大人心里那根旧弦。那时他曾经视为己出的孩子,是个胸怀宽厚的储君,可惜,死在兄弟手中。
何大人岳父本是御史,在朝中说话颇具分量,只是,他虽然料想到结局,却也心甘情愿,替前太子做最后一件事。
李太后被请来勤政殿,路上,便听闻了,御史台参新帝统御臣子无德,请新帝退位,扶值前太子过继李府嫡长孙为子嗣继位,请郭后虞将皇位,归还刘氏皇族。
一帮子文臣奏请天子退位,焉能成事!李太后心里大惊,这可要了李氏一族的命了。
谁不要脑袋了,敢挑衅郭后虞。
说的好听,让李太后做主,将李府嫡长孙过继到前太子膝下,扶植登基,李太后可没被画饼冲昏头,她虽说仍然居住宫中,可惜,并不是李府人看似荣光无限,若不是她低调做人,焉能享平安的晚福。
说什么归还皇位给刘氏皇族,前太子过继的孩子,也不是刘氏正统,有朝一日,也能同样的说辞,让李府嫡长孙退位。
李家的儿郎,不知道受了谁的蛊惑,怎会这般异想天开。
路上,李太后就在想如何能保住李家一丝血脉。郭后虞可不是吃素的,他礼让你,是要你懂分寸,而不是让你蹬鼻子上脸。
李太后到了勤政殿,只说了一句,“我儿不过继子嗣,新帝登基后,深得民心,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新帝当之无愧!”
李太后力挺郭后虞的话,总算让郭后虞舒展了眉目。
李太后说了这话,当着众朝臣,大骂李府嫡长孙,骂得狗血淋头,还亲自动手,掌掴侄孙。李府嫡长孙万万没想到,姑祖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亲自掌掴他,还斩钉截铁的说,她会过继子嗣。
李府嫡长孙以为,柴火架起了,只等李太后这最后一把火,就能谋成此事,郭后虞本就是篡位,立身不正,他过继到刘承嗣名下,怎么就不行了。
可惜,姑祖母被郭后虞这个皇帝,吓破了胆子,不同意。
李府嫡长孙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惜,直到孙将军的人,闯入勤政殿,扭了胳膊,将李府嫡长孙押下去的时候,他恍惚间明白了个道理,看似文臣主笔口伐,发号施令,只是,在武力上的镇压,是他反抗不了,也没有考虑到的。
是啊,他怎么就忘了,兵力才是腰板子挺直的硬气。
李府嫡长孙突然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