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云深月隐时> 第 17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7 章(2 / 3)

时也有着羡慕。

在这世间,只有坐上那个位子的人,才有让别人俯首称臣的权利,才能将生杀予夺权掌握手中。

李临舟一直怀揣这份不为人知的心思,苦心研读四书五经,日夜孜孜不倦,无论是儒家典籍,诗集农书,亦或是工书地理,佛道经文,他皆烂熟于心。他练习弓马骑射,刻苦钻研兵书,后来征战沙场,带着魏军奋勇杀敌,整顿军务,成了李景的左膀右臂,将凶狠残暴的胡人驱逐出中原,至此名声大噪。

而他也顺理成章成了太子。

李临舟将手中酒杯轻轻晃了晃,一饮而尽,看向坐在对面与池云舒交谈的池霜。

他见过池霜许多样子,可最见不得的便是她始终眉眼温然的模样,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如同一副褪去颜色的水墨画。

李临舟知道,天家威严以及他的祲威盛容,池霜表面恭敬,实则丝毫不放在眼里。

她实在是张狂至极。

池霜有她的凛凛气节,她不愿也不甘心乖乖做他们李家的囚徒,若是需要她低头才能换取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必定宁可粗衣粝食,艰苦度日,也绝不会软了她的膝盖。

可是撕开她那张面不改色的面具,她还有什么呢?

从前有燕帝撑腰之时,她的确有底气张狂,可如今已改朝换代,皇权更迭,帝位上坐的是李家人,而她不过是受李家恩惠的一个空有头衔的公主罢了。

卑微如尘,如蝼蚁一般。

若是没了他们李家,这朵昔日高高在上的艳丽高贵娇花,只能不慎沦为脚下尘泥,任人肆意摧折。

这个不识抬举的女人,应该对他们感恩戴德。

或是如同池云舒,兴平长公主那样安分守己。

可是池霜不会如此。

李临舟想看到池霜痛哭流涕跪下来求他饶命。那么他想,他会乐不开支,或许会考虑放过她。

半月前他将池霜掳上马,一部分是想要她难过一番,另一部分是想试探她。

对于池霜失忆的说辞,他一贯是不信的。或许是这个女人在假装,装出一副自认为很高洁的模样。

他出言试图激怒她,她面无异色。他心中那种想要她低头的欲望愈发强烈。

他掐住了她的脖子。

李临舟想,或许在死亡的威胁之下,她会肯低下头向自己求情的吧!

李临舟根本不在乎她到底是谁,是谁又与他何关呢。他只是想要她求饶,若她说出一个“求”字,他便会立刻放手。

可是她却没有。

那一刻,李临舟是真的动了杀心。他的脑海中浮起一道声音,比任何时候还要尖锐刺耳:只要自己再用力一点,从此这世间便再无池霜这个人。

可是转念一想,一具冰冷的尸体又有什么趣味呢。

池霜拼命地挣扎,甚至试图刺瞎他的眼睛。

李临舟有些震惊。忽然觉得若是池霜出声求饶,垂低了脊梁,如他所愿的那般,他反而觉得无聊至极。

是以,他放过了她。

他对池霜脱口而出了一番警告之语,话语话外之间透露出希望池霜能够就此安分,勿要再生事端。

话一出口,他居然感到一丝后悔。

若是池霜认清现实,认清她的处境,一口答应下去,做着如李家所希望的那般一颗乖巧恭顺的棋子,他可能会对她失去兴趣,转而毫不留情将她除去。

池霜说她永远看不起他,哪怕他日后称帝,坐拥这万里河山。

李临舟阴沉着脸,杀心又起,却看见池霜那双素日里总是有着平静,淡然,恭敬的眸子,在夜色的映照下,如同琉璃一般,明澈透亮。她的目光灼灼,仿佛燃烧了层层火焰,炽热又滚烫,而神色是也他从未见过的坚毅。

他心知这便是池霜真正的模样,其他的一切都是伪装。

顿时,李临舟浑身上下就像是喝了最烈的酒一样,一股兴奋感蔓延至四肢百骸。

他此刻觉得,好戏仿佛才刚刚上场。

……

池霜莲步轻移,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她没有要宫女服侍,只举起案头的青玉酒杯一饮而尽,余光看了看李景。

李景面有笑意,扫了一眼殿中的众人,端起案前的酒杯,“今日朕在此设宴,几位爱卿为魏与吐蕃结盟之事,将远赴千里,朕感激不尽。”

“诸卿皆为大魏股肱之臣,清流高品,千载一遇。朕登基数载,未有理政实绩,只能多加勤勉为政,幸得有诸卿。为政只要,惟在用人,这大魏能成为如今的锦簇世界,诸卿实在功不可没,有你们实乃我大魏之幸事!”

“朕敬诸卿一杯。”

言毕,李景对着满殿宾客,举杯一饮而尽。

舞乐声戛然而止,霎时鸦雀无声,殿中文武大臣反应过来,放下手中杯盏,齐齐直起身,稽首行大礼。

“陛下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实乃明君。食君之禄,受君王霈泽,臣等无以为报,唯有担君之忧,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愿我大魏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大殿空旷,呼声高扬,回响不绝。

坐于次席的池霜也随众人放下酒杯,与殿中其他人一道行礼高呼。

鼓乐声再次响起,宴会的气氛瞬间高涨起来。

池霜看向坐在她对面的李至律。

李至律轻轻颔首,站起身来,“陛下,儿有一事禀报。”

众人目瞪口呆。

李至律迎着数道如潮水般涌向自己的目光,一步步行至正中央。

众人的视线一直追随着他。

李至律似是无意间看了一眼池霜,脑海中想起她交代自己的话术,定了定神,目光投向李景,“儿听闻,蜀中的一个偏远山村中,常年有着五彩吉鸟和祥云环绕上空,儿惊讶不已,便派人前去打听,原来在那儿有一块高数丈的摩崖,篆刻着一首文章。篆刻之人乃是采用了标准的骈文体,字体柔圆,字句畅达,文风严谨,对仗韵律,构形归整,极尽考究。通篇辞藻华丽,言辞俱是赞扬我大魏,歌颂圣人功德,当地之人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