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狗儿一家在板儿鸭上学这一天,一早就做了各种准备,因为中午要招待赵亮,一早就杀了鸡鹅鱼的。
如今因着有小宝在这儿,安东每隔一日都会让赵亮往王狗儿家送上一筐食材,虽家里牛肉,鹿肉的都还有,王狗儿也不推辞,安东也不算计,这样小宝在这农家呆的更舒服些,王狗儿一家却是一年到头差不多都跟着小宝吃喝了。
赵亮来的时辰,巧姐儿饭菜也准备的差不离了。
他也是挑着时辰来的。来的早了,没得王狗儿一家啥也不够忙活的,光顾着招呼自己了。来的晚了,又显得对人家的邀请不够重视。选择饭菜将好,饭时快到的时候,在他来讲,觉得再合适不过。
巧姐儿准备的酒糟鸭子,铁锅炖大鹅,锅包肉,水煮鱼,凉拌生鱼,回锅肉,凉拌三丝,鹿肉干,炭烤牛肉串儿,还有一道鸡蛋醪糟汤。摆了两大桌,西屋是王狗儿父子招待赵亮,东屋是老刘氏嬷嬷几个。
临上桌前,小宝被巧姐儿抱去给板儿照顾着,小家伙被巧姐儿从东屋的桌前抱开的时候,紧着小鼻子带出一点哭意,却被巧姐儿亲着小脸儿,哄了一句,“小宝难不成要当脂粉队儿里的英雄?去跟着哥哥们看看伯伯们是怎么喝酒的不好吗?”
小宝点了头,人就被巧姐儿送到了板儿怀里。
赵亮本来见到小宝,要行个礼的。谁知道一向话少的小人儿,说了一句,“赵伯伯,巧姐姐让我看看男子汉是怎么喝酒的。”
小宝人小,在乡下混久了,对身边儿亲近的人,就都使用亲近的称呼。
赵亮受宠若惊,咧嘴笑了,直点着头,“可不能乱叫,好嘞世子爷,今天赵亮也不拘着,就和王家兄弟好好喝酒,让你看看咱们百姓家的爷们是怎么喝酒的。”
赵亮酒席间和王狗儿推杯换盏,喝的小酒怡情足够痛快。“满桌的菜肴,每一道都不比咱们福生缘的师傅做出来的差。姑娘说话果然不假,弟弟好福气。”
王狗儿还没回答,小宝却是插了一句,“青姐姐也跟着做的。”
小宝如今添了个毛病,就是没事儿总愿意扒着厨房,看着巧姐儿做饭。
起先嬷嬷们是反对的,虽说是怕厨房的烟火气熏了小孩子,到底怕的是磨了小人家的心志,怕是养成个纨绔子弟,每日里总想着吃喝玩耍。
还是巧姐儿的一句话,才给了小宝看厨房的权力,“小孩子也要会吃会玩儿,将来也可以会做,嬷嬷不用紧张,小宝会是个出息的孩子。”
赵亮看着这个巧姐儿口中定会出息的小主子,难得的跟自己搭着话儿,心里高兴。
他是知道的,这位小爷,那跟自家王爷都是大眼瞪小眼的。赵亮马上识时务的也夸奖起青姐儿来。
小宝高兴的扬着小下巴,吃着三个哥哥夹给他的菜。论理两个小的是不能上桌的,只是赵亮要求着,王狗儿推不过,也就让双胞胎上桌见客了。
赵亮眼见王狗儿家的小子都是懂礼的,板儿照顾大人的酒,顾着身边儿的小主子,好一个亲厚兄长的模样。长子如此,可见父母行端,家风自是正的。
在这两年,小主子常来,他亦是常往,多知道这家人骨子里,不势力也不贪心,难得的淳朴乡人,见识上却也不差的。
心里有了一丝打算,开口道,“实不瞒兄弟,我家里两个小子。大儿子跟我一样,在王府里当值了,小儿子却能读书。今天也要送到书院去,比咱们板儿小一岁,他们两个倒是可以相互作伴儿来的。”
王狗儿一听,哪里有不愿意的?
这赵亮虽是王府里的管事,要是平常,也是自家高攀不起的人物。人家有此话,倒是有深交的意思了。在王狗儿看来,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个,王府管事儿家孩子都去念书的地儿,必是好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哥两个要相互关照才是。”王狗儿笑说,又转头对着板儿,“你是哥哥,要顾着弟弟才是。”
板儿答应的痛快,“爹你放心,我肯定和弟弟好好的。”
赵亮听了心里高兴,又和王狗儿多喝了两杯。
饭后,小刘氏几人把给板儿准备的被褥衣服都放到了赵亮的马车里。连着巧姐儿一早做出来的卤肉熏鹅四样吃食,这也是分成两分儿,一份儿是给先生的见面礼,一份是给安东的谢礼。
王狗儿陪着赵亮用了两盏茶,就一前一后驾着马车往京城去了。
赵亮的车在前,王狗儿父子的车在后。
王狗儿老父亲慈心大起,不时回头叮嘱儿子两句。也不过是一些与人交往应当注意的地方。
板儿听进了心里去,“父亲放心就是,儿子知道的,观念理念可坦诚交流,个人家人的隐私却是要注意的。就像巧姐儿说的,江湖路远,人心难测,总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赵亮家里早就预备妥当了,大儿子已经驾着马车等在学馆前的路口。见到王狗儿,礼貌的打了招呼,车里坐的小儿子也出来与王狗儿父子见过了。
这一见,两厢印象却好。
大的赵子山端庄稳重,不胖不瘦,高挑的个子,面相上就透出精明气儿来。小的赵子林活泼开朗,身高比板儿要矮半头,却胖墩墩的带着点虚胖。
板儿听到他名字里带着一个林子,就觉得亲切,两个孩子确是一见投缘。
马车慢慢驶进胡同,到了胡同里倒数第二个院子,就见匾额上写着白鹤书院四个大字。
赵子山先去敲门,门童开门见是他,直接开了门。
赵亮把赵子林和板儿的名字报了出去,那童子机灵的道,“夫子回去午睡了,这里都是新来的住宿学子,都在规整自己的东西。脸盆脚盆的,夫子一早就着人定制了新的,算是给每一个新学子的见面礼。”
板儿和赵子林急忙道了谢,那小童就引着王狗儿几人往学子们住宿的房间去了。
这屋里进屋先是火炉,两口灶,两口锅,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些孩子的洗漱用水问题。
进了隔屋王狗儿果见一溜大火炕,足可睡下二十来个孩子,可见只招十个住宿生,人家夫子也是做了精心准备的。
睡觉的屋子是东厢房,炕对着窗户,炕上打着一排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