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第 83 章 天子叩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3 章 天子叩门(2 / 3)

/br> ——“战神皇帝”这个称号,朕拿定了。

“就让朕瞧一瞧,这位后辈凭什么后来居

上罢……”李世民目光灼灼望向水镜()?(),

?(?)?[()]『来[?]??』()?(),

但下一秒,他的目光凝固了。

【随后,这位大明天子在京城附近匆忙召集了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短短几天就准备完一切出征事宜,率军出发!】

“???”

所有人脸上的期待都变成了大写的问号。

才几天时间,后勤辎重筹备完毕了吗?随便拉来的二十万大军这就能上战场了吗?御驾出征的路线和战术规划都搞定了吗?

从镜中的画面来看,这位大明天子似乎也不曾与文武百官商讨击退敌军的战术啊!

过于惊讶的众人忍不住脱口而出。

“……这不是瞎胡闹吗?”

这位莽撞的大明天子,怎么看都是不靠谱的样子啊,何以竟能被后人公认为战神?

——难道这世上真有不世出的用兵奇才,率领着匆忙召集的大军,带着绝对不足的粮食辎重,不必其他人出谋划策,心中自有一番筹谋,轻而易举便可摧折强敌?!

大唐开国天团全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撼,直到来自天子李世民的声音将他们惊醒。

“开甚么玩笑……”

这位真正的战神皇帝虚弱地吐出一句话,表情简直像是在期待了三天三夜的美食中突然吃出了苍蝇:“这种人也配称战神?”

方才还在跃跃欲试与之一比高低的他整个人都不好了,总觉得自己好像被羞辱了。

李世民:呆滞,吐魂.jp

朱元璋与朱棣也停止了破口大骂,他们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望向那面水镜,望着镜中浩浩荡荡出征的二十万大军。

“……这一仗,真的能赢?”

期待值瞬间拉低到谷底的朱棣发出疑问。

明宣宗朱瞻基心中也涌现出不好的预感,他用不确定的语气弱弱的开口:“文武百官随行,军中多有武勋,还有英国公张辅这样的老将,想来该是没问题的。”

即便皇帝不通军事,有这么多精通军事的大臣在,驱逐瓦剌应当不在话下罢?

但接下来出现的画面击碎了他的幻想——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朱祁镇率领五十余万大军自北京出发,七月十九日,大军抵达宣府。谁知连日风雨,人情汹汹,早已军心动荡,再加上准备仓促,“未至大同,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

【大同守将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以及都督石亨于阳和与也先大军交战,全军覆没。收到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密信的司礼太监王振见军心动荡,粮草不济,皇帝也有心撤军,便提议绕道其老家蔚州,也算是衣锦还乡一回。朱祁镇一口答应下来——带着被他称为“先生”的大太监衣锦还乡,总比御驾亲征失败跑路要好听吧?他堂堂大明天子,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蔚州就在大同附近,走过去也没多远,然而王振突发奇想,担心大军踩踏田里的庄稼,又建议朱祁镇按照原路撤军。】

()?()

【于是()?(),

?()?『来[头♀文]♀♀』()?(),

其中两个圆圈尤为明显,一曰宣府,一曰大同。

一道虚线箭头出现在二者之间,代表着大明军队的行军路线:宣府→大同。

而随着朱祁镇下令班师,又一道完全相反的虚线箭头出现:大同→宣府。

镜中人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嗤笑。

【——二十万大军来来回回,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踏青出游呢。倒是与当年隋炀帝百万大军大游行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看到这里,所有人终于醒悟过来。

——什么不世出的战神,不存在的。

仙人对朱祁镇的态度分明是极度的嘲讽。

却不知后人为何要冠之以“战神”之名?

【大明军队仓促回撤,瓦剌岂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半路上发动一波突袭。明军猝不及防被袭,恭顺侯吴克忠当场战死。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人来援,却于鹞儿岭中伏,全军覆没。】

【朱祁镇带着剩下的人连夜逃往怀来城,大臣们建议大军入城自保,司礼太监王振以辎重太多难以舍弃否决了这个提议,大军只好暂时停留在城外的土木堡。】

水镜之中,夜幕低垂,小小的土木堡在夜色之中沉默伫立,宛如一个小小的坟包。

看见镜中的土木堡,许多人都惊了。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完全无法克制吐槽欲望:“既无水源,又无坚城,败军之师,人心惶惶,朕率轻骑便可一击而溃。更何况三军之主蠢笨如猪,朕当年面对的若是这样的对手……一战擒王轻而易举!”

他刚刚发出暴言,水镜中的大明军队就被瓦剌击溃,大明天子朱祁镇也被活捉。

唐太宗李世民顿时愣住:……嗯?预言家竟是我自己?

大唐群臣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亦是无比叹服:“陛下庙算之道,前无古人也!”

——数百年后的战役都能一说一个准。自家陛下果然才是独一无二的“战神皇帝”!

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心中所想通通化作彩虹屁吹了出来,字字句句都发自真心。

然而,面对群臣的夸赞,唐太宗李世民却闷闷不乐,脸上罕见地露出忧愁之色。

……这个战神皇帝之称,他能不要了吗?

与此同时,镜中人的声音响起——

【土木堡一战,大明全军覆没,文武重臣五十多人尽数战死,反倒是明英宗朱祁镇全须全尾活了下来,沦为瓦刺俘虏。】

【这一战,彻底扭转了大明的国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