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碗,器物造型精巧端正,口外撇,腹部深宽。 到正德时,制作更加规范化,成为这时期瓷器中的佳品。 外观端重而又实用的碗,才能称“宫碗”,这种优美的形制,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其中精品真的是异常精美。 明代青花瓷器空前绝后,陈文哲自然不会做其他,就做青花瓷。 不同年代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适应国内绘画的各种题材。 青花瓷绘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这样,线条的精细变化,运笔的疾缓交替,点染的轻重区别和渲染的浓淡有致,使单一青料构成的画面,或淡雅平和或浓艳雄浑。 将器型、纹饰与笔法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中国青花瓷的特有韵味,醉倒世界上无数人的目光。 既然要做,自然要做最顶级的,所以眼前这件缠枝菊花纹青花瓷,修胎讲究,胎体很薄,造型精巧规整。 它采用国产平等青钴料,显得淡雅清丽。 这只碗要是烧制成功,那碗的胎质,就肯定是细腻洁白,迎光透视可见肉红色泽。 这种等级的古董,特别是明代的青花宫碗,目前收藏品市场之上,这类遗存已经是大海捞针,想要找到一件更是难上加难。 制作了一批宫碗,陈文哲有点审美疲劳。 碗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早,而且各种器型都有。 既然不想做宫碗,那就坐店奇特的,比如净水碗,这也是碗的一种形式。 一般是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 在明末清初时期最为流行,用此类型的碗陈设于案桌,供奉神灵。 这种碗已经足够特别,但是,要说更特别点的,那就属孔明碗了。 这种碗又叫诸葛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两碗中间留空,外面碗底心有一圆孔相通,人们便因这“孔”而将其美称为“孔明碗”。 这种碗的制作方法稍微麻烦一点,但是也就那样。 既然做了,最少也要做一对,要是一套的话,最少也要八只或者是十只。 嫌弃太麻烦,陈文哲就做了一对。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多做几种样式,要知道陈文哲能想到的,历朝历代以来的碗形,还真不少。 比如合碗、斗笠碗、注碗等。 注碗是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 一般碗壁直而深,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 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像折腰碗和圹碗。 折腰碗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元代中期,因腰部曲折面得名。 圹碗是一种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这些碗总体制作起来都很简单,只有一些特殊器型,稍微麻烦一些。 这些器型,归类起来,总体都是圆器。 圆器,就是指可在陶轮上,拉坯成型的盘碗杯碟等。 景镇窑制做圆器分大小二件,大作制作一尺至二三尺大器胚件,小作制作一尺以下小器坯件。 除了圆器那就是琢器,这是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 琢器业始于明代,其产品时称印器,清代改称琢器。 如瓶、尊、罐等。 做了不少简单的圆器,现在肯定要制作琢器。 想到郑宇的餐厅即将正式开业,陈文哲怎么也要送件礼物。 因为当时他的一念堂开业的时候,人家也送礼了。 只不过礼物是凑出来的,就是一些招财进宝的东西,陈文哲从来没有重视过。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都有了一点经济基础,加上他又欠了郑宇的一些人情,这一次怎么也需要重视一些。 所以,只是稍微想了一下,陈文哲就想到了香炉。 刚开始激活隋侯之珠的时候,第一次鉴定的东西就是一串沉香手串,那东西就是郑宇买的,他是闻香社的社员,也是一个附庸风雅的无耻之徒。 这么说也许太过了,毕竟闻香社里也不止是只有小资情调的美女,还有不少猛男。 嗯,那些猛男入社的心思、目的,都有点不单纯。 不管什么原因吧,反正他们都是些附庸风雅之徒,郑宇也不例外。 所以,送一尊香炉,应该算是合适! 香炉有很多种,而陈文哲比较熟悉的,就是他们大齐鲁的名器博山炉!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汉、晋时期汉族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 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看着好像工艺很繁琐,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底下一个托盘,大点的平盘就可以。 平盘之中再加一只高足杯,足高一些,杯子稍微大一点。 这时,最重要的来了,杯子上面要加盖,这个盖就不简单了,你想要弄得多麻烦都可以。 刚才说的山尖、镂空、山形重叠、焚琴走兽等等,都可以做在最上面的盖上。 如果你做得好,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就会犹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 这就是博山炉的特别之处,所以,想要让仙境变得更美,那上面的盖子,就一定要特别! 托盘和高足杯,陈文哲刚才还做了不少,自然是不难。 而稍微难点的就是盖的雕刻,这对于陈文哲更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