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你的这栋房子很不正常。」露维娅说道 「这是第几扇门了地下室三扇门,二楼二号房是守密人殿堂三楼走廊是灵魂墓园。我很难想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夏德这里不正常,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事情了。」 伊露娜也笑着说道,夏德则点点头,并未反驳这一点。 露维娅那场关于往世第六纪的梦境中,长发的她和银色眼睛的米娅都在这栋房子里,而且在那种末日景象中,圣德兰广场六号看起来依然完整,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事情。 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是这里本就特殊,还是往世第六纪元的露维娅选择了这里,才导致这里变得特殊。但这并不妨碍夏德知道,他家的房子果然是最好的。 「下去看看吧,我从大地之心得到过关于地心熔炉的信息,守护者也分享了知识,我想这里会很有用的。」 因为是使用仪式安放的门,因此想要使用必须经过夏德总结过的三个步骤,也就是「灵符文」「咒文」以及「器物」。 「咒文」和「灵符文」都没问题,夏德甚至因为吞噬了大地本源,不需要灵符文也能开门。而「器物」则对应着「大地之心」。这并非是指完整的大地之心,而是任意的碎块都可以。 守护者说过,如今的大地之心已经不能再进行任何分裂了。但当夏德今天将手放在活板门的把手上时,他很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这具身体居然也可以被认为是「大地之心」。 不必任何人解释,夏德也清楚这依然与自己吞掉的东西有关。总之,他成功打开了那扇门 「愿大地庇佑站立于此的我。」 活板门被打开,棉絮一样的白雾在地板下方飘荡着,但又诡异的没有脱离门的范围,就像是这扇门在约束着它。雾中完全看不到下方是否有台阶,更看不到下方到底是否有地面。 但夏德知道这里不会有危险,于是他单手抱猫率先跳了下去,伊露娜与露维娅则紧随其后。下落的过程并不是很长,夏德感觉自己像是从房子二楼窗户,跳到了堆在地面的稻草堆里。外乡人,你进入了「地心熔炉」。 双脚接触地面后,露维娅和伊露娜也在他身边站稳了身体。弥散在周围的浓稠白雾,逐渐的向着周围散去。 大地之心石柱上关于这里的描述是「极为类似于地心的场景」,但最终展示在三人面前的,则是被一小圈地面岩浆环绕着的破旧石屋。 说是石屋也不准确,因为面对着夏德三人的方向根本没有墙。这栋由三面墙和弧形的屋顶搭建起来的房子,在雾中虽然非常的朦胧,但也能看到几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类似「大地之心」色泽的黑色石头。 两根粗重未经打磨的石柱,支撑有着接驳痕迹的屋顶不会塌下来。走近了去观察,破旧感中又带着些古老的韵味。虽然与富丽堂皇、简直像是宫殿的「守密人殿堂」以及月光照耀下似乎位于星界的「银月图书馆」无法相比,但至少这里比只有功能效果,甚至不存在建筑的「时间长廊」以及只有几根破旧路标的「空间迷宫」要好一些。 屋子里有连接了屋外岩浆的巨大石头熔炉,这熔炉的结构相当简单,从侧面和上方都能打开。 「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任何金属和石头材质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炼金物品,都能通过这里得到强化。又或者,将任意材料与金属和石头材质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炼金物品投入熔炉,能够融合成新的物品。」 夏德开口说道,这里的功能就是这样的简单直接 「按照守护者的说法,这里的力量来源是古神与大地。'熔炼」在这里只是一种概念,其本质是经 由大地的力量去淬炼,让大地赋予金属与石料力量。甚至可以说,这里的力量,就是源流自大地本身的力量。」 「遗物可以被强化吗」露维娅好奇的询问。 「可以,但最好不要。守护者说,这样做很危险。但对于低语要素不是很强的遗物衍生物,应该是没问题的。」 夏德回答道,露维娅点点头,伊露娜继续好奇的问道 「那么使用这里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我想,应该不是随便怎么就能用的吧」任何古神留下的空间都存在限制,这是一定的。 「这里消耗的东西相当奇特,那不是特定的物质,也不是某种特殊的力量,而是经历。用德拉瑞昂语很难找到合适的单词 「简单来说,当我们踏足大地,肯定会沾染大地的气息。走的越远,去的地方越多,在土地上经历的事情越多,沾染的大地气息就越浓重。而想要使用这里,消耗的就是这种东西。」 「遍历大地」 露维娅歪着头问道,而伊露娜的说法更简单「步数」 「嗯不准确,但可以这样理解。」 夏德被十七岁姑娘简单直白的回答惊住了,但她说的的确很接近。他又托了一下怀里猫咪的小屁股 「像米娅这样年龄很小,几乎不怎么出门,出门也不愿意下地的小动物,大概永远也使用不了这里。但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把一些重要的物品拿来强化,又或者尝试新的炼金配方,应该没什么问题。」 不会有人去告诉他们,他们各自拥有多少的「遍历大地后的气息」,但「另一个我」可以模糊感应到各自能够使用这里多少次。 这是和灵魂共同的经历,而外乡人的灵魂在这个世界的年龄还不到一岁。但又因为他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因此可以使用的次数反而是三人中最多的 「121次。」 「94次,快95次了。」 伊露娜说道。「只有48次。」 露维娅很遗憾的说道,但夏德猜测这是没有判定她的「另一个我」。「还真是慷慨,我本以为每个人一生也就只有两三次的机会。」 伊露娜感叹道,然后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