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卢毓说着,便是想起了他父亲当年也是素有大志,想要改变大汉的一些陋习,做出一番的大事来,从而振兴大汉,复大汉之荣光,但可惜是大汉的权贵根本就没有将心思放在大汉王朝之中,他们想着自家的宗族,捞取着自己的利益,还有的为了私欲相互争斗,借着各种名头打压政敌,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会站在民众的角度,站在大汉的未来去考虑! 即便是到了大汉纷争不断,各地诸侯群起,卢毓在冀州豫州一带也没有看见多少士族子弟在发愁大汉的将来! 在这大争之世,若不相忍为国,只是盯着自家,又和不可语冰的夏虫有何分别? 卢植当年无法改变董卓进京之后的事情,因为当时山东士族企图借董卓之刀,搞死反对者,然后再用董卓跋扈之名,再来治董卓的罪,所以当时山东士族极度的纵容董卓,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大汉王朝的颜面和基本的秩序。 卢植原本想要和袁氏协商,在秩序崩坏之前处理掉董卓,可是袁氏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根本不是表面上的谦谦君子,谈不到一起去。袁氏表面上的允诺,只不过想要拖着卢植,然后当董卓闹腾得天怒人怨的时候,才会让卢植,或是皇甫嵩等人出手,然后袁氏又可以高高在上的充当裁判,一点都不沾染血腥。 卢植看不下去,但是他无能为力,他只能逃离,原想着当袁氏失去了卢植自己这一枚棋子的时候会不会惊醒,亦或是改变一些什么,但是他没想到局势会恶化得超出他的想象 卢植的愤怒和无奈,留给了卢毓。 因此卢毓来长安的时候,多少心中是有一些对于西凉的怨恨。 毕竟当年作乱雒阳的,就是关中三辅陇右陇西的人。 董卓当年的大本营,也是在长安。 可是到了长安三辅,尤其是他走到了乡野之中之后,卢毓渐渐的发现其实他所怨恨的并不能算在这些长安三辅陇右陇西的普通百姓的头上 因为这些百姓,其实也是受害者。 山东和山西的矛盾,很多也是百余年之间积累下来的,这些百姓,他们也同样没做什么错事,只不过因为董卓,所以就要被山东的士族指责和辱骂,承担所有的怨恨? 卢毓想要过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他和王昶辩论的时候提出来的那些理论。 他在辩论之后,很快发现他的理论确实有问题。 谷踆 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 就像是后世的人如果带着耳机唱歌,多半是听不清楚他自己唱的五音不全的。 卢毓原先的环境之中,就像是带着一个耳机,周边都是山东士族的言论,嘈嘈杂杂的影响,使得他又怎么可能听出真实的声音? 事到如今,他才算是看明白了。 只有民众活得好,才是最基础,最真实的道理,才是最大的德行! 在长安三辅的百姓比在冀州豫州的百姓要过得好! 也比他原先设想的所谓平等大同的模式要更好一些! 至少现在看起来是如此,那么这些,就是骠骑将军之德行! 其实卢毓也是清楚,如今大汉各个诸侯都在变法,各地之间的变法的手段也各不相同。 之前走袁绍的那种道路,已经是走不通了,而曹操那边跟着斐潜也在做出了一些改变,但是步履艰难。因为山东那边的区域,土地已经被士族豪族分割干净了,对外扩展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像是斐潜这里,还在持续的向外扩张 有扩张,就有发展,也就自然不太会产生严重的内卷。 毕竟大家还有机会。 而曹操那边已经没什么机会了,除非曹操真的要和原本的山东士族体系地方豪强大战一场,否则像是卢毓这样的人,还有比卢毓还要更差的寒门子弟,真的没有多少出头的空间。 没错!卢兄所言,甚是有理!这周氏之言论,怕是未必有什么好心! 有了卢毓作为领头之人,原本沉默着,但也看不惯周全等人言论的一些寒门子弟就聚集了起来,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经书之道,是之所是,非皆是之,新政之法,非之所非,亦皆非之。择善而为之,举恶而改之,岂有一概而是,一言皆非之道理? 如今关中不得九卿之职,故有参律院、直尹监之所,其亦为变通之道,无可厚非是也!以其名而论其过,未免失之偏颇 春秋之学,经义之妙,皓首亦难明也。如今得正经,又可求正解,乃德于天下寒士也!怎能说是恶政?! 考试之制,乃去芜存菁是也!举孝廉,不知书之人,莫非还少么?!若不以试之能,又怎能轻付权柄? 怕是自知无能,便是畏惧考试罢! 此等蛊惑之辈,着实令人厌恶! 寒门子弟,也是需要发声的渠道的 或者说,只要是稍微开了一些智慧的人,都需要这样或是那样的一个渠道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青龙寺这里,无疑就是斐潜给这些人规划出来,可以发声的一个场地! 当习惯性的沉默被打破,爆发出来的能量便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寒门士族子弟,在某个方面来说,或许比一般的懵懂百姓还要更加的痛苦,因为他们或许是父辈,或许是祖辈,也曾经辉煌过,所以他们才是寒门,而不是连门窗都没有的黔首。正因为拥有过,所以失去之后才觉得特别痛! 因此说这些寒门子弟都是主持公正,为了所谓道德良心才说当下的话?倒也未必,但是至少这些寒门子弟看见了新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不希望又被周全等人给压下去! 因此卢毓出面的时候,顿时青龙寺之中便是滔滔! 毕竟之前争辩或是动手,都牵扯到一个害怕自家宗族事后追究的问题,但是现在既然有卢毓表态领头,那还等什么? 作为卢毓来说,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刷去之前沾染上的那些